喬頓聽了,歎口氣,把手伸進西服口袋,掏出幾張鈔票遞給盲人:“我不抽煙,但我願意幫助你。這個打火機,也許我可以送給開車的小夥子。”
盲人用手摸了一下那張鈔票,竟然是100美元!他用顫抖的手反複撫摸著,嘴裏連連感激著:“您是我遇見過的最慷慨的先生!仁慈的富人啊,我為您祈禱!上帝保佑您!”
喬頓笑了笑,正準備走,盲人拉住他,又喋喋不休地說:“您不知道,我的眼睛並不是一生下來就瞎的,都是23年前那次事故,太可怕了!”
喬頓先生一震,問道:“你是在那次化工廠爆炸中失明的嗎?”
盲人仿佛遇見了知音,興奮得連連點頭:“您也知道?這也難怪,那次光炸死的人就有93個,傷的人有好幾百,可是頭條新聞哪!”
盲人想用自己的遭遇打動對方,爭取多得到一些錢,他可憐巴巴地說了起來:“我真可憐啊!到處流浪,吃了上頓沒下頓,死了都沒人知道!”他越說越激動,“您不知道當時的情況,火一下子冒了出來!仿佛是從地獄中冒出來的!逃命的人群都擠在一起,我好不容易衝到門口,可一個大個子在我身後大喊:‘讓我先出去!我還年輕,我不想死!’他把我推倒了,踩著我的身體跑了出去!我失去了知覺,等我醒來,就成了瞎子,命運真不公平呀!”
喬頓先生冷冷地道:“事實恐怕不是這樣吧?你說反了。”
盲人一驚,用空洞的眼睛呆呆地對著喬頓先生。
喬頓先生一字一頓地說:“我當時也在那家化工廠當工人。是你從我的身上踏過去的!你長得比我高大,你說的那句話,我永遠都忘不了!”
盲人站了好長時間,突然一把抓住喬頓先生,爆發出一陣苦笑:“這就是命運啊!不公平的命運!你在裏麵,現在出人頭地了,我跑了出去,卻成了一個沒有用的瞎子!”
喬頓先生用力推開盲人的手,舉起了手中一根精致的棕櫚手杖,平靜地說:“你知道嗎?我也是一個瞎子。你相信命運,可是我不信。”
同樣是殘疾人,有人因為懶惰隻能以乞討為生,有人因為勤奮而出人頭地,這決非命運的安排,而在於自己的勤奮、拚搏。麵對困境,應如何走出?懶惰地等待隻能使自己淪落為“乞丐”,勤奮則通向成功。成功很可能會成為勤奮的墳墓。有一項調查表明,諾貝爾獎的獲得者獲獎之後的成就、論文篇數遠不及其獲獎前的一半。成功之後就不再努力的例子並不鮮見,許多人在憑借著勤奮努力終於被提拔和重用之後,就覺得應該放鬆一下了——為自己前段時間那麼辛苦的工作補償一下,結果又回到原來的那種好逸惡勞、不求上進的生活狀態中去了。
人生有兩出悲劇,一是萬念俱灰,二是躊躇滿誌。這兩種悲劇,都會導致勤奮的中止,因此,在我們取得同樣的成功之後,要重申自己的大目標,告訴自己還有更加美好的前途在等著自己,使自己重新振作,繼續努力。
一點點進步都是來之不易的,任何偉大的成大事者都不可能唾手可得。許多著名的科學家和發明家的一生就是頑強拚搏勤奮刻苦的一生。對於想成功的人來說,勤奮是最好的資本。要養成勤奮的習慣,要相信勤奮能創造奇跡。勤奮是千百年來人們成才的法寶,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天道酬勤。有一首歌唱得很好:不經曆風雨,怎能見彩虹,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無論什麼時候,勤奮都是一種值得社會稱譽的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