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節 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1 / 1)

人生的成功,就是結合自身條件,依據自己的愛好和特長去選擇相應的事來做。

人到中年偏偏又碰上了事業的岔路口,於是許多人不得不為自己的事業再作一次選擇。那麼該從事什麼工作呢?妻子說做最穩定的,朋友說做最賺錢的。你的同事、同學、父母,甚至孩子也幫著你選擇,大家雖然好意幫你,但別忘了要走路的人畢竟是你自己,你隻能從自身的角度作出選擇。

其實大多數人在技術學習和能力開發上都存在一個誤區。在他們看來,隻要認真學習、掌握技術,就自然有用。若是有人對此提出不同的看法或者反對意見,他們還會用“天生我才必有用”之類的豪言壯語去反駁。應該說這種想法本身沒有錯,用在年輕人身上也恰如其分,然而,對於中年人來說,就顯得不那麼貼切。青年人朝氣蓬勃,大好的年華使得他們的時間非常充裕,想學什麼就學什麼,即使一時用不上,他們也不在乎浪費那一點時間。而中年人肩負工作和家庭兩副重擔,精力和體力已呈下降趨勢,在這種困難的條件下去學習、掌握一門雖然有用,但卻連自己都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派上用場的本領,可謂白白浪費時光,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是徒勞無功的。況且,中年人能夠學會的東西,青年人更容易掌握,在當今知識更新、新人輩出的時代,隻怕是苦苦等到了那一天,機遇也隻會垂青那些掌握了同樣本領的年輕人,而將中年人拋在一旁,置之不理。在“學”與“用”之間,隻能為“用”而“學”,切不可“學”了再去等待“用”的光顧。

隻有從自己的實際情況出發,經過充分的準備,選擇的道路才是符合實際的。

近年來的大量事實告訴人們,具有強大生命力的第三產業,是中年人選擇的重要領域。第三產業的範圍十分廣泛,包括交通運輸、郵電通訊、供銷倉儲、公共事業、生活服務等等。比如說,下崗的售貨員可以開一間屬於自己的小型商店;廚師出身的人,可以和他人合夥經營一個小吃店;以前從事文字工作的人可以去做兼職編輯、校對甚至是自由撰稿人;具有會計知識的人可以到一些公司去管理財務……,這些都不失為一種明智的選擇。總而言之,要從發揮自己的長處著眼,才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取得成功。懂建築的去學理發,搞藝術的去跑業務,會拉廣告的去經營圖書批發,那就犯了“南轅北轍”的錯誤了。千萬不要認為涉及的領域越多,接觸麵越廣越好,中年人對於時間和精力的投入,實在到了應該精打細算的地步了。

當然,任何一件事物都應該辯證地分析。有些青年人的工作中年人確實做不了,但中年人的自身優勢一旦能得以發揮,則是青年人比不了的。

有一位曾在國有工廠從事多年管理工作的下崗者,經過認真考慮,認為自己所缺乏的隻是現代管理中需要掌握的微機操作技術。於是,在經過短期培訓後,他拿到了合格證。不久後,在一家合資企業的招聘會上,他以豐富的管理經驗和不太熟練的微機操作技術,戰勝了眾多雖能熟練操作微機但缺乏管理經驗的青年人。不難看出,這位中年人的成功,仍然屬於“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方案”的範疇。

由於單位效益不好,林峰主動辭職下了崗,決心自謀職業。起初他見幾個跑業務的老同學業績不俗,賺了不少錢,心裏非常羨慕。於是學中文專業的他也找了家公司做業務員,然而,辛辛苦苦跑了幾個月,不但沒有賺到錢,人倒瘦了十幾斤。同學們幫他分析說:“你能力不比我們差,但你的性格內向,不善交際,因此不太適合跑業務……”後來林峰見一位在工廠做生產管理的朋友薪水高,待遇好,便動了心,費盡心力謀到了一份生產主管的職位,可是沒做多久他就因管理不善而引咎辭職。之後,林峰又做過公司的會計、餐廳經理等職位,終因各種原因被迫離職“跳槽”。去年底,林峰痛定思痛,吸取了前幾次教訓,不再盲目追逐高薪或舒適的職位,而是依據自己的愛好和特長,憑借自己的中文係本科學曆和深厚的文字功底,他應聘到一家刊物做文字編輯。這份工作相比以前的職位,雖然薪水不高,工作量也大,但林峰卻做得非常開心,工作起來得心應手。幾個月下來,他就以自己突出的能力和表現讓領導刮目相看,器重有加。

很多人也像林峰開始時一樣,盲目追逐高薪和舒適的工作,吃了很多苦頭,走了不少彎路,其實一個人所做的工作和他本人的興趣、才能有很大關係,所以,必須結合自身條件,依據自己的愛好和特長去選擇相應的事來做。

一些人總愛將工作分出個三六九等,隻考慮待遇、地位,卻從不考慮自身情況。結果工作做不好,整天唉聲歎氣。而且如果一個人做的既不是自己想要的,也不是自己能做好的工作,那麼他必然無法從工作中得到樂趣,隻會把工作當成“謀食”的工具。所以還是廣州人的那句話說的有道理:“找工作如同找老婆——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