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自己看輕,它並不是自卑,也不是怯弱,更不是鄙視自己,壓抑自己,埋怨自己,也絕不是一味的卑躬屈膝,一味的對別人阿諛逢迎。相反,看輕自己使你可以端正人生的態度,並且更容易得到他人的讚同與尊重,它是清醒中的一種經營。
現實生活中,有人把自己看重的地方很多,而把自己看輕的地方很少;看重自己的東西很多,而看輕自己的東西很少。我們是不是太在意自己的感覺?譬如,你走路時不小心摔了一跤,惹得旁人哈哈大笑。當時你一定覺得很尷尬,認為全天下的人都在看著你。但是,如果你試著站在別人的角度考慮一下,就會發現,其實,這事不過是他們生活中的一個插曲而已,有時甚至連插曲都算不上,他們哈哈一笑,一回頭也就把這事給忘了。
在匆匆走過的人生路途中,我們不過是路人眼中的一道風景。對於第一次的參與、第一次的失敗,完全可以一笑置之,不必過多地糾結於失落的情緒,你的哭泣隻會提醒別人重新注意到你曾經的失敗。你笑了,別人也就忘記了。
有句話說:“20歲時,我們總想改變別人對我們的看法;40歲時,我們顧慮別人對我們的想法;60歲時,我們才發現,別人根本就沒有想到我們。”這並非消極,而是事實,它也讓我們知道,不妨學會看輕你自己,輕裝上陣,沒有負擔地踏上漫漫征程,你的人生路途或許會更通坦。
一個自以為很有才華的修僧,在佛祖座下一直得不到重用,為此,他愁腸百結,異常苦悶。
有一天,他去質問佛祖:“命運為什麼對我如此不公?”
佛祖聽了沉默不語,隻是撿起一顆不起眼的小石子,並把它扔到亂石堆中。佛祖說:“你去找回我剛才扔掉的那個石子。”
結果,這個僧人翻遍了亂石堆,卻無功而返。
這時候,佛祖又取下了自己手上的那枚戒指,然後以同樣的方式扔到了亂石堆中。結果,這一次他很快便找到他要找的東西,那枚金光閃閃的戒指。佛祖雖然沒有再說什麼,但是修僧卻一下便醒悟了:當自己還隻不過是一顆石子而不是一塊金光閃閃的金子時,就永遠不要抱怨命運對自己不公平。
在現實生活中有許多人都有和這位修僧一樣的心理,覺得自己是這個世界裏最重要的人物,這裏缺了自己就不行,就好像地球離開他就不轉動了一樣。因為自己很重要,所以其他人必須以他為中心,圍繞著他。其實,不是這麼回事,地球離了誰都照常轉動不誤。
在現實中,社會上的每個人都有其各自的欲望與需求,也都有其權利與義務,這就難免會出現矛盾,不可能人人如願,這就要求我們正視客觀現實,學會禮尚往來,在必要時做出點讓步,這就需要別把自己看得那麼的重要。每個人都是天空浮雲,滄海一粟。如果我們生活上看輕自己,就會減少很多的爭鬥。俗話說的好,君輕則人貴,隻有做到這點,你才是一個生活的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