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會有犯錯誤的時候,我們應該對自己的錯誤和不足予以正確的認識,並努力改進,不能剛愎自用;否則,最後肯定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成功靠的是自身優點和實力,至於缺點嘛,隨著時間的推移自然會改掉。人無完人,“人非聖賢,孰能無過”,聖人都是這麼說。誰都有這樣或那樣的缺點、毛病、不足,無論你是凡人還是偉人。但你要明白,偉人之所以偉大,是因為他知道自己也會犯錯誤,他時刻注意發現自己的缺點並加以修正,使自己的優點日益增添。有一則關於蘇格拉底的故事,可以給我們一些啟迪。
有一次,蘇格拉底的朋友到德爾斐神廟裏去問阿波羅神:“世上究竟還有沒有比蘇格拉底更有智慧的人?”神諭回答說:“沒有。”蘇格拉底對此感到很奇怪:“我怎麼會是最有智慧的人呢?但是神諭不可能錯呀?”
為了驗證神諭,蘇格拉底首先走訪了一批著名的“智者”。結果發現,那些名氣最大的人,恰恰是最愚蠢的;而那些不大受重視的人反而愚蠢少一些。然後,蘇格拉底又走訪了幾個詩人,發現詩人對自己所寫的東西一竅不通,他們“寫詩不是憑借智慧,而是憑借靈感”。最後,蘇格拉底又走訪了能工巧匠,發現他們隻是“因為自己手藝好,就自以為在別的重大問題上也有智慧,這個缺點把他們的智慧都淹沒了”。
經過一番走訪,蘇格拉底終於醒悟了:“阿波羅神之所以說我是最有智慧的,不過是因為我知道自己無知;別的人也同樣是無知,但是他們連這一點都認識不到,總以為自己很有智慧。僅憑這一點,阿波羅神就把我算做是最有智慧的人了。”最有智慧的人其實是有自知之明的人。無知的人會盲目地誇大自己的才能,但是我們隻能期望自己不做蠢事,卻不能期望別人跟自己一樣愚蠢,這是我們應有的理智。
每個人都會有犯錯誤的時候,我們應該對自己的錯誤和不足予以正確的認識,並努力改進,不能剛愎自用;否則,最後肯定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上世紀90年代初,人們發現美國斯坦福大學使用納稅人的錢做一些與科學研究無關的事,諸如購買快艇和為校長約瑟芬的新偶舉行招待會。事情敗露後,約瑟芬不願為此向納稅人道歉,反而狂傲地聲稱政府的基金可以用來支付與研究有關的“間接開支”,諸如餐巾、桌布和在他家裏舉行的晚會。他傲氣十足地說:“哪怕是我家裏的一朵鮮花也與研究有關。”
約瑟芬自鳴得意的辯解引起一片嘩然,一位斯坦福大學的職員說:“他似乎認為無論他做什麼都是正當的——隻要是他做的。”然而幾個月後,約瑟芬就被迫辭職了。
約瑟芬能當上著名的斯坦福大學的校長,其才能想必不凡。可他忘記了,將他推上校長寶座的,是他對這所大學所作的貢獻,而不是損害。但他的行為轉向後,它造成的影響就變質了。人們或許仍然羨慕他的才能,但還是毫不猶豫地拋棄了他。
不管是出於成功、得意還是失敗、失意的時候,都要認清自己,能認識到自己無知的人才會更上一層樓。攀登更高的山峰,否則,隻能是井底蛙,不知天高地厚,不能更進一步,更上一層樓。
有一天,著名作家莫泊桑神情沮喪,在屋裏踱來踱去,自言自語道:“嗨,我真白活了!真的!”
“您怎麼啦?”朋友吃驚地問他。
“剛讀完列夫·托爾斯泰的《伊凡·伊裏奇之死》。”莫泊桑指指桌上的一部小說說道。
朋友對莫泊桑說:“當然,托爾斯泰的這部小說是寫得不錯的,但是,您的小說並不亞於他咦!”
的確,莫泊桑曾寫過不少的長篇小說,尤其短篇小說寫得又多又好,被譽為世界“短篇小說之王”。聽了朋友的話,他搖搖頭,說道:“你別說了,我差遠啦。今天我再一次地讀了它——”莫泊桑指著桌上托爾斯泰的那部小說,感慨萬千地說:“我發現我的一切活動都毫無意義,我那十卷書也完全算不了什麼了。”
朋友恍然大悟了,他雖然感到莫泊桑對自己的評價是不符合實際的,但他卻沒有再辯解,他認為:莫泊桑能夠在大有成就之時還說自己是無知的,這正是他獲得巨大成功的奧秘。對此,朋友隻有尊敬而已。
莫泊桑認為自己的文章不算什麼,就是說自己根本沒有領會寫作的要領,其實也不至於,但是這種勇於審視自己,發現自己還有不足的精神卻是很可貴的。有成就者應該如此,沒有成就者尤其應該如此,這是一種人生品德,更是提高自己完善自己的捷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