瞻前顧後的做法使人喪失許多機遇。很多時候,很多事情,如果我們能橫下一條心去做,事情的結果就會大不相同。
做事要有自己的主見,要有一種豁出去的心態,這樣你就會敢做敢為,自然也就不會再猶豫了。
王安博士小時候曾遇到這樣一件事:一天,他在外麵玩耍時,發現了一個鳥巢被風從樹上吹掉在地,從裏麵滾出了一隻嗷嗷待哺的小麻雀。他決定把它帶回家喂養。當他托著鳥巢走到家門口的時候,忽然想起媽媽不允許他在家裏養小動物。於是,他輕輕地把小麻雀放在門口,急忙走進屋去請求媽媽。在他的哀求下,媽媽終於破例答應了。他興奮地跑到門口,看見一隻黑貓正在意猶未盡地舔著嘴巴,小麻雀卻不見了。他為此傷心了很久。
王安博士從這件事中得到的教訓就是:不要瞻前顧後、優柔寡斷,隻要是自己認定的事情,就要排除萬難、迅速行動。
有一位作家說過:“世界上最可憐又最可恨的人,莫過於那些總是瞻前顧後、不知取舍的人,莫過於那些不敢承擔風險、彷徨猶豫的人,莫過於那些無法忍受壓力、優柔寡斷的人,莫過於那些容易受他人影響、沒有自己主見的人,莫過於那些拈輕怕重、不思進取的人,莫過於那些從未感受到自身偉大內在力量的人,他們總是背信棄義、左右搖擺,最終自己毀壞了自己的名聲,最終一事無成。”
有一天,有一個在戀愛中的年輕人很想到他的戀人家中去,找他的戀人出來。但是,他又猶豫不決,不知道他究竟應該不應該去,恐怕去了之後,或者顯得太冒昧,或者他的戀人太忙,拒絕他的邀請。於是他左右為難了老半天,最後,他勉強下了決心去了。
但是,當車一進他戀人住的巷子時,他就開始後悔不該來:既怕這次來了不受歡迎,又怕被戀人拒絕,他甚至希望司機把他現在就拉回去。
車子終於停在他戀人的門前了,他雖然後悔來,但既來了,隻得伸手去按門鈴。現在他隻好希望來開門的人告訴他說:“小姐不在家。”他按了第一下門鈴,等了3分鍾,沒有人答應。他勉強自己再按第二下,又等了2分鍾,仍然沒有人答應。於是他如釋重負地想:“全家都出去了。”
於是,他帶著一半輕鬆和一半失望回去,心裏想:這樣也好。但事實上,他很難過,因為這一個下午沒法安排了。
你能猜到他的戀人現在在哪裏嗎?他的戀人就在家裏,她從早晨就盼望這位先生會突然來找他,帶她出去消磨一個下午。她不知道他曾經來過,因為她門上的電鈴壞了。那位先生如果不是那麼瞻前顧後,如果他像別人有事來訪一樣,按電鈴沒人應聲,就用手拍門試試看的話,他們就會有一個快樂的下午了。但是他並沒有下定決心,所以他隻好徒勞往返,讓他的戀人也暗中失望。
瞻前顧後的做法使人喪失許多機遇。很多時候,很多事情,如果我們能橫下一條心去做,事情的結果就會大不相同。許多事是應該用勇氣和決心去爭取的。有一位先生,他是某公司經理,他有一種不允許別人有機會擾亂他意誌的長處。往往在別人還在他旁邊囉囉嗦嗦地敘述事情的困難的時候,他已經把他的辦法拿出來了,幹淨利落,決不拖泥帶水。
他那種明快果決的本領,十分使人折服。而我們一般人,卻常常做不到這樣。當我們遇到問題的時候,時常並不是對這問題的本身不能理解,而是往往被枝節的問題所困擾,因為我們太容易被周圍人們的閑言碎語所動搖,太容易瞻前顧後、患得患失,以至於給外來的力量一種可以左右我們的機會。誰都可以在我們搖晃不定的天平上放下一顆砝碼,隨時都有人可以使我們變卦,結果弄得別人都是對的,自己卻沒有主意。這正是我們成功途中的一個大障礙。
要想掃除這種障礙,首先要訓練自己對真理的判斷能力。但最重要的還是要訓練自己在判斷之後,堅定、勇敢、自信地去把這個判斷付諸實行。
對一個堅決朝向他目標走著的人,別人一定會為他讓路。而對一個踟躕不前、走走停停的人,別人一定搶到他前麵去,決不會讓路給他。
那麼,如何克服這種阻礙我們成功的習慣呢?經驗證明以下方法卓有成效,不妨可以去試:
做事時,要有“今天是我們生命中的最後一天”的“荒誕”意識。
“假如今天是我生命中的最後一天”,這是美國暢銷書《世界上最偉大的推銷員》的作者奧格·曼狄諾警示人生的一句話。真的,無論是誰,無論是想幹一件什麼事,如果優柔寡斷的話,就會一事無成。而這種意識,恰恰是一把利刃,可立即斬斷你的憂思愁縷,也像一口警鍾,督促你當機立斷,刻不容緩。
同時你還要甩下包袱不顧一切,要有一種豁出去的心態。“大不了就是做錯了”,“大不了就是被人笑話一頓”,而這些又能對你怎麼樣呢?一旦你有了這樣一種意識,肯定就會敢做敢當,優柔寡斷的現象肯定會在你身上消失得無影無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