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人生何必太貪心(2 / 2)

在物欲橫流的現代社會,如何控製好自己對名利的欲望,不僅關係到腳下的人生,更關係到我們每日的心情。生命屬於個人,每個人有權設計自己的生活和人生道路。所有的心願,隻要符合法律和道德的要求,都應該受到尊重。但是我們必須明白:生命的過程中,一切物質及肉體都是不可靠的奴仆,想讓自己的人生得以升華,就必須放下這些本性之外的聲西,而追求生活本身淳樸,這樣才能活得愜意,活得灑脫。

人的欲望是沒有止境的,如果你不放棄一些東西,你的身上和心靈一定越來越沉重,快樂就真的離你而去了,因此要學會自我放棄、自我解脫,保持一顆平常心。少一點欲望,就會多一些快樂。仔細想一想,即便你左手財富,右手地位,一麵是妻子,一麵是情人,可是這些畢竟是身外之物,不會長久屬於你,一旦財去人空,那時滑過心頭的必將是失落與悔恨。

那麼,怎樣才能淡化自己的欲望呢?“仕途雖紛華,要常思泉下的光景,則利欲之心自淡”。常以世事世物自愉自悅則可貫通得失,“常疑好事皆虛事,方信閑人是福人。”

中國有一句俗話叫“知足常樂”。佛教的理想是“少欲知足”。孟子有一句話叫“養心莫善於寡欲”,他還說:“其為人也寡欲,雖不存焉者寡矣;其為人也多欲,雖有存焉者寡矣。”欲少則仁心存,欲多則仁心亡,說明了欲與仁之間的關係。

人生在世,除了生存的欲望以外,人還有各種各樣的欲望,自我實現就是其中之一。欲望在一定程度上是促進社會發展的動力,可是,欲望是無止境的,欲望太強烈,就會造成痛苦和不幸,這種例子不勝枚舉。因此,人應該盡力克製自己過高的欲望,培養清心寡欲、知足常樂的生活態度。

《菜根譚》中說:“爵位不宜太盛,太盛則危;能事不宜盡華,盡華則衰;行誼不宜過高,過高則謗興而毀滅。”意即官爵不必達到登峰造極的地步,否則就容易陷入危險的境地;自己得意之事也不可過度,否則就會轉為衰頹;言行不要過於高潔,否則就會招徠誹謗或攻擊。

而在追求快樂的時候,也不要忘記“樂極生悲”這句話,適可而止才能掌握真正的快樂。大凡美味佳肴吃多了就如同吃藥一樣,隻要吃一半就夠了;令人愉快的事追求太過就成為敗身喪德的媒介,能夠控製一半才是恰到好處。

“賓朋雲集,劇飲淋漓樂矣,俄爾漏盡燭殘,香消茗冷,不覺反而嘔咽,令人索然無味。天下事率類此,奈何不早回頭也。”痛飲狂歡固然快樂,但是等到曲終人散,夜深燭殘的時候,麵對杯盤狼藉必然會興盡悲來,感到人生索然無味。天下事大多如此,為什麼不及早醒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