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青年道士(1 / 2)

這是一個曆史悠久的古老村寨,據相關文獻記載,村鎮在一千三百多年前的隋末唐初之時便已存在。

千百多年來,各方征戰不止,戰亂不斷,卻從未殃及此處清貧之地,村民們雖然過得艱苦,但自給自足的生活卻很暇怡快樂,直到近代日本侵華戰爭的爆發之際,村裏發生了一件大怪事,終於打破這世外桃源般寧靜安詳的生活。

那是在一九三七年的春末之季,鎮裏部分村莊陸續開始出現鬧鬼的現象,怪事持續了很久並鬧得很厲害,鎮裏和縣裏的第一反應就是請道士,可到最後,幾乎已經把方圓百裏以內能請的道士都請完,結果卻都是無功而返,事態不僅毫無改觀,反而怪事愈發變得厲害了起來,甚至開始出現有人被嚇瘋的情況,進而演變成有人被嚇死的慘情。

直至夏末,早已知曉此事厲害關係的縣政府不得已隻能越級直接向省級做了彙報,省級很震驚,此事重大,國民政府部門對此事非常重視,可在此時,日本侵華戰爭已全麵爆發,雖未波及GX省,但省部為了抵禦外寇早已全麵準備就緒蓄勢待發,對龍也鎮之事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隻能命令縣政府一定要認真徹底處理好此事,也就這一個命令,省部又把皮球踢回給縣裏。

縣政府對此也毫無辦法辦法,在接到命令後,隻能第一時間又加派一個連的正規軍隊駐紮鎮裏,想以武力來為鎮裏的人民解決問題。

但半個多月之後,轉回的消息卻是越來越離奇恐怖,鬼怪之事仿佛是要跟政府作對似的,全副武裝的部隊駐紮在各村寨的作用適得其反,不僅瘋死之事件越來越多,更有村民發現好些墓地在白日裏無緣無故出現冒黑霧的情況,這豈不是光天化日之下都能遇見鬼!

對於此等邪乎得無以複加的怪事,縣政府經過商討,才發現這事態的嚴重已經不是一個小小縣城能夠承受,無能為力之下隻能欲再次將此事上報與省部。

也許是天無絕人之路,又或許是老天在跟縣城裏的那些官員開玩笑,就在他們正在商議步入尾聲之時,一個隻有十七八歲的小夥子尋到政府,自稱自己為遊方道人並毛遂自薦,說能夠幫助龍也鎮驅鬼降魔。

那時還是屬於民國時代,國民科普知識較為落後,科技與外界偏差較遠,龍也鎮所處的地區更是貧窮落後,封建思想依然鞏固人心,政府部門雖均是國民黨員,但也是由本地人擔任居多,從小就灌輸的迷信思想根深蒂固,不是一兩天就能洗掉的,對於敢於與陰物打交道的奇人異士,打心底都有一種崇拜和敬畏。

門衛恭敬的把遊方請至貴賓接待室,並立即通知還在商議的縣官們,第一個趕到的正是當時的縣長黎族群,當他聽說有一個青年道士來訪時,立馬提議停止了毫無意義的會議,雖然之前所請的道士都是無功而返令他對道士的能力產生了質疑,對道士也已經沒有之前的那麼恭敬,但他覺得膽敢毛遂自薦的人不外乎兩種,一者確是真材實料,二者為膽大包天想騙取錢財的假道士、真騙子,而聽門衛的彙報,訪者乃是一個未及弱冠之年的青年,頓時覺得對方這等年輕便如此有恃無恐,隻怕對方真的有真本事在身。

黎族群對青年訪者很是熱情,別看遊方雖然年紀輕輕,但眉宇間卻透露出一股雄霸正氣,說話也是很對他的胃口,最主要的是,現如今已經再無其他道士敢來此地接單做作法驅鬼之事,足以見得此地鬧鬼鬧得有多嚴重,現在好不容易出現一個不怕死的,借其他縣官的話來說就是:不管對方是不是真才實料,也得先來個死馬當活馬醫再說。

一翻商榷,在許諾事後可得十根金條作為酬勞之後,遊方還要了一座房產和一個戶口,但也就是這個要求引起了縣城裏最有權勢的軍團長的懷疑,不由分說就要把他當成黑戶或是敵國倭寇的特工給抓了去。

遊方道士急忙請與解釋,縣長黎族群等一幫縣官也在幫著說話,高傲自大的軍團長漲了臉麵才同意遊方可以有三分鍾的解釋時間。

遊方對此心存芥蒂,但依舊出言解釋,早前正逢國內亂世(二七年至三七年屬於國共內戰時期),而他年紀又還小,修為更是不足以在江湖上立足,所以一直都是待在深山裏跟師傅修煉,直到前段時間他師傅先逝才得以下山,所以他現在非常需要錢,需要房子,更需要一個戶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