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論政(1 / 3)

第四十九章

東方朔已經在太子劉徹的房間裏,呆了足足兩個多時辰。也不知道他和太子之間究竟在談些什麼,不過一開始,劉徹身邊還有兩個下人服侍著,到後來,這兩個下人都被他趕了出去。

他們倆在房間裏談話的時候,也正是劉乾被莫離抓住“把柄”的時候。

劉乾一聲一個妖女,疼的死去活來,莫離倒是不知道自己究竟犯了什麼錯誤。兩個人你瞪著我,我瞪著你的誰也不甘示弱。本來劉乾的那些心虛,都在莫離的一招龍抓手之後給氣的消失殆盡。換之以無邊的憤慨。

且不說這兩人在屋子裏曖mei的怒目相向,單表太子劉徹和東方朔這一邊。

此時劉徹在屋子裏背著手,低著頭,慢慢的踱著步子。認真的聽著東方朔的話語,而後者則坐在一張椅子上,侃侃而談,臉上神色嚴肅,卻也沒有第一次見到太子本應有的忐忑和驚慌。

按道理說,東方朔不過一介布衣,哪有太子站立,他反倒坐著說話的地位。不過兩個人雖然才見麵不過兩個時辰的光景,顯然東方朔已經展示出了足以讓太子劉徹尊敬的學識。看太子那一副認真聆聽的姿態,就知道他已經被東方朔打動了。所以這一副場景卻毫不顯得怪異,就好像一個先生,在專心的指教一名學生一般。

東方朔說完了一句,伸手拿起桌子上的杯子,輕輕的引了口茶。便不再說話,隻是看著劉徹在屋子裏不停的來回走動。顯然是在等著劉徹消化掉自己剛才的一番話語,他並不著急,這次來,他是受了一個高人的點撥,放下了心中對於朝廷的偏見,真心想幫助太子,將大漢建設成為一個富足強大的國家。

本來他心中不願和朝廷中人有所接觸,寧願一生混跡民間,做一個看相算命的落魄卦師,也不想和朝廷中那些肮髒的所謂貴族官吏打交道。之前他偶遇一位仙風道骨的長者,兩人談了一日一夜,將他心中枷鎖盡去,這才聽了長者勸告,經指點直奔淮南王府求見太子。他本是極有學識的大才,心中也就並不能真的放下那些報國為家的誌向,無非是被那些官場中的魑魅魍魎惡心壞了,才會決意一生不從仕途。

不過這心中的那份炙熱,被老者喚醒之後,反倒有些坐不住了,聽老者說,太子劉徹,實乃千古一遇的明君,若是輔佐他掌控了天下,將來大漢必定國富民強。東方朔原本年紀並不大,隻不過經曆的滄桑多了之後,就似乎真的蒼老了起來。被老者激活了的內心,一旦生出了嫩芽,便迅速的開枝散葉,活絡了起來。

他剛剛和劉徹談論了很多關於朝治的話題,知道很多話劉徹畢竟年紀尚小,需要慢慢的理解,所以便端起茶杯,靜靜的凝視著劉徹。

其時飲茶還並像現在這樣,已經成為了習慣,大部分人對於茶還並不是很了解,甚至根本不曾聽說過。

隻在長江中遊的荊楚廣袤範圍內已經有茶和飲茶,據說曾有兩位仙人,丹丘子、黃山君。服茶"輕身換骨"。卻也隻是傳說,做不得真。不過皇宮大內和王公大臣之中,已經有很多人迷戀茶香,普通百姓中還沒有普及。

淮南王劉業,便好飲茶,他的屬地內,就有一大片專門為他飲茶而種植的茶樹。不過這時候,還沒有那麼多品類,什麼西湖龍井,大紅袍之類的極品好茶此時還沒有出現。直到明清時候,茶道才越來越精細了。

劉徹一邊踱步,一邊思索著剛才東方朔所言的治世之道,竟然越想越是深奧,越想越是精妙。不由得對這個自薦而來的學者更加的欽佩。他停住了步伐,轉身對東方朔深深一拜。

“先生之言,徹聞之如醍醐灌頂,先生如此大才,請受徹一拜。”

東方朔趕緊起身,扶起太子說道:

“殿下言重了,如此大禮,草民一介布衣,如何能受的起啊。”

劉徹道:

“如先生不嫌,我想求先生常伴左右,為我指點迷津。”

東方朔暗道,太子之人品,果然如那老者所言,虛心求教,以太子之尊,對我如此以禮相待,斷然不是那些眼高過頂,實則敗絮其中的所謂貴族可以相提並論。此番,確實是投對了明主。

東方朔道:

“殿下,我這次來,原本就是想用生平所學,輔佐殿下的。殿下既然不棄,自當從命。”

劉徹聞言大喜,又是對著東方朔一拜。倒是把東方朔弄的手忙腳亂,不過這兩個人,在曆史記載上,卻不是如此交集的。

史實上,武帝即位初年,征召天下賢良方正和有文學才能的人。各地士人、儒生紛紛上書應聘。東方朔也給漢武帝上書,上書用了三千片竹簡,兩個人才扛得起,武帝讀了二個月才讀完。在自我推薦書中,他說:「我東方朔少年時就失去了父母,依靠兄嫂的扶養長大成人。我十三歲才讀書,勤學刻苦,三個冬天讀的文史書籍已夠用了。十五歲學擊劍,十六歲學《詩》,《書》,讀了二十二萬字。十九歲學孫吳兵法和戰陣的擺布,懂得各種兵器的用法,以及作戰時士兵進退的鉦鼓。這方麵的書也讀了二十二萬字,總共四十四萬字。我欽佩子路的豪言。如今我已二十二歲,身高九尺三寸。雙目炯炯有神,像明亮的珠子,牙齒潔白整齊得像編排的貝殼,勇敢像孟責,敏捷像慶忌,廉儉像鮑叔,信義像尾生。我就是這樣的人,夠得上做天子的大臣吧!臣朔冒了死罪,再拜向上奏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