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3章 考核激勵:建立一個合理的評價製度(3)(1 / 2)

有製度就應該用製度去管理員工。

要本著公正合理的態度,用製度去管理他們。我認為這樣的效果會更好些,它不僅可以體現你的管理是堅持原則的,而且也能夠使你在管理中不會出現傑姆與工作人員之間那樣的矛盾,從而實現管理有效化。

假如傑姆在執行製度時,能夠對在辦公室門前打鬧的兩位工作人員做出同樣的處罰,也許就不會出現這位工作人員離開公司的現象了。傑姆就是因為沒能按照製度就是原則——大家都站在同一起跑線上,這一高效管理的做法去做,而導致自己在管理上的失敗。

那怎樣才能做到使自己的管理更有效呢?

管理者希望小報酬大回報,而被管理者卻希望能夠少付出多回報,正是管理者與被管理者之間的這種思想的的差距,導致了管理失效。要想達到管理有效的目的,你必須做到你贏他也贏,讓大家都站在同一起跑線上,這就需要你在製定製度時,多了解調查,在你的利益不受侵犯的情況下,也不能侵犯他人的利益。

德國的一家工廠麵臨倒閉,一個日本人得知此項消息便買下了這家企業的全部資產,當那位日本人接管了這家工廠時,首先召開一次座談會,他把以前的員工都叫到一起,共謀發展計劃。

在談到製定製度時,那位日本人說:“你們先說,大家不要顧忌,所有的建議我都會采納的。”同時,讓人做好記錄。在一種輕鬆的氣氛下,大家暢所欲言,你一句我一句,紛紛出謀劃策。

根據這些建議,那位日本人很快便製定出一套完整有效的管理製度。

一年後,這家企業不但沒有倒閉,而且還獲得50萬馬克純利。

為什麼那位日本人能夠讓一個瀕臨倒閉的企業起死回生呢?你可以想想,那位日本人把以前的員工召集到一塊,讓他們提建議,就是讓員工自己製定自己的製度,這樣就不會出現在執行製度時產生矛盾,管理者完全有權力對那些違反製度的人進行反駁:“這不是你們製定的嗎?”

另外,讓員工自己管理要比別人去管理更有效,他們會在自己製定的製度下,主動積極地為企業創造財富,同時,他們也得到了相應的報酬。

這樣即不侵害自己的利益,又不侵犯他人的權力,所以說,這是一種高效能管理方法。

明確考核標準,不能模棱兩可

標準是考核中用來衡量成員的尺度,它表示所有成員完成任務時需要達到的狀況。因此,標準必須要明確,不能讓人感到模棱兩可。

在軍隊管理中,要求被考核對象達到什麼樣的水平,都有非常明確的標準。射擊必須達到幾環,命中率達到多少,各項預備工作具體多長時間,遠程射擊的精確度等,都有非常明確的要求。甚至連內務標準,比如被子要疊成什麼形狀,日常物品放到什麼位置等等,這些細節問題都有相當具體而明確的規定。通過這些標準,戰士們能夠明確自己該怎麼做。如果考核不合格,也很容易知道自己究竟差在哪裏,具體落下了多大距離,哪方麵還需要努力改進。經過看標準、找差距、求進步這三個階段,戰士們都能很好地給自己定位,整個軍隊形成了一種積極上進的氛圍。

軍隊的考核方法給公司提供了很好的範例,考核標準明確是考核工作見成效的首要條件。相反,如果做不到這一點,考核工作將適得其反。例如,某公司工程部的目標管理卡中,規定在6月底完成某工程的二期工程,但卻沒有規定考核的具體標準,使得考核者無法根據工程按期完工、提前完工、拖延工期等情況進行評價。即以對工程按期完工這一情形為例,有的考核者認為工程完成的好而打下高分,而有的考核者認為完成的不好而打下比較低的分數。這就是考核標準不明確造成的,這對公司的發展極為不利。

對於那些可以直接用數字來表示成果的工作,比較容易考核。例如,對銷售員的考核標準,就可以這樣規定:每月銷售額達到20萬元以上,屬於“優秀”;10~20萬元,屬於“合格”;10萬元以下,屬於“不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