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三 草庵夜話(3 / 3)

“我到這裏來時,師父已經近七十歲。到鄭先生十三年後來看我時,師父剛過世三年。此後,他便常來。漸漸,我們就很熟了,成了知己朋友。我知他還是孤身一人,就問他,為啥不娶妻室?他總是不答。問得急了,便說:‘我一貧如洗,又是個不會做活的人,娶個女人也養不活。不如一個人清淨。’但後來,我便看出來,他是有情於我。其實,我又何嚐不從心裏癡愛他呢?鄭先生人正直。從揚州第一次見到他,我就愛上他了。我到影柳庵來,並不想真心出家。隻想避避耳目,想等世人漸漸把我忘了,再回到人間去。師父去世前,曾囑我:‘梨花,你不必在這裏苦守一生,遇個中意的人,就走吧!’師父去世後,我沒有走。我在這裏等鄭先生。他是唯一打動過我的人。他說過後會有期。他終有一天會回來的,那真是一種渺茫而讓人心焦的等待!

“但我終於把他盼來了。當他第一次出現在這裏的時候,我幾乎昏過去。光流淚,不知說什麼。我真想撲到他懷裏大哭一場。但他的冷靜遏製了我洶湧的感情。我克製住了。時間一長,等我看出他有情於我時,我又冷靜下來。我覺得我不配他,我會連累他,我會玷汙了他。與其成為夫妻,不如這樣保持著聖潔的情感。我們就這樣廝守了一生。苦苦地廝守了一生。都把愛的情感深深埋在心裏,誰也沒有說出來過。說起來,你也許不信,我們來往幾十年,竟沒有過一次肉體接觸。互相偶爾碰一下手,也急忙抽開。我們都怕那道神聖的防線會崩塌,會玷汙了純潔的友情。”

老尼姑一直淚水不斷。說到這裏,又長長地歎一口氣:“唉——可這畢竟是很苦的喲!當初,我信奉鳳鳴中學的座右銘:不能上天堂,就去下地獄。可我回想一生,卻越來越醒悟到:人,隻應在人間!

“不錯,人間有酸澀,有煩惱。可也有甘甜,有樂趣。就說你吧,這幾年為他人、為社會做了許多事,反受委屈,這是煩惱。但終會被人理解。即使不理解又怎樣?問心無愧!無愧而不求報答,心中便會寧靜,便會感到幸福。幸福不應是別人眼中的事。像我,生活倒也平靜。但這種平靜又有什麼意思?拋卻七情六欲,一個人獨處世外,白披了一張人皮,和草木何異?

“佛經上說,人人都有成佛的本性。凡能‘自覺’、‘覺他’、‘覺行圓滿’者皆為佛。我想,理解佛經不必拘泥。佛經講的是生死輪回,天堂、地獄、人間,說得玄而又玄。其實,也就是對人生世相的一種解釋。人生的道理太多了,大凡能悟出其一者,就可立地成佛。可惜,我悟出這點道理,已經太晚了。到如今,隻落得自誤草庵河湄,消磨殘年。就像你說我的那樣,自怨自艾,自思自憐,淒淒慘慘戚戚!……”

貓貓除了伴她流淚,一直很少插話。她覺得有一種沉重的東西把自己壓得喘不過氣來。她在晚飯前向老尼姑訴說了自己的煩惱,可現在和老尼姑相比,真是“少年不知愁滋味”了!

§§第八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