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梟雄譜(1 / 2)

1、張帆:本書主人公,虎年春節因為鬥毆被殺。穿越到南北朝後,成為神威將軍張敬之的兒子張帆,因為逃避家難,隱居在太行山十年。在此期間得知了自己的家世,他投身六鎮起義,與高歡、宇文泰異姓結拜,在因緣巧合下,手執焚天火戟,成為一代戰神。隨著形勢發展,他割據益州,定都成都,建國號曰“楚”。與陳霸先、高歡、宇文泰四國鼎立,花費三十餘年時間,取得天下一統。

2、破六韓拔陵:北魏末六鎮起義首領,原是沃野鎮豪傑。他見天下亂象漸起,暗中有所圖謀。柔然南侵時,懷荒鎮兵民缺糧,為索取倉糧,聚眾攻殺鎮將。他抓住時機,攻戰沃野,並建年號真王。赫連思、胡琛等六鎮軍民響應,形成大規模起義。起義軍攻下武川、懷朔兩鎮。敗官軍於五原白道,六鎮盡為義軍占領。為了遏製義軍發展,北魏勾結柔然主阿那瓌大軍十萬,進攻武川和沃野,義軍頻戰不利。他二十餘萬軍民渡黃河南移,又遭北魏廣陽王元淵大軍夾擊,全軍失利,大將孔雀率軍萬人降爾朱榮。他被柔然可汗阿那環所殺。

3、杜洛周:北魏柔玄鎮人,高車族。破六韓拔陵失敗後,他在上穀聚眾反對北魏統治的起義,沿用破六韓拔陵的年號真王。高歡、尉景等都歸附於他,並得到了安州戍兵數萬人響應。起義軍與朝廷多次交戰,日益發展壯大。由於杜洛周不善領導隊伍,被另一起義軍領袖葛榮所擊殺。

4、鮮於修禮:北魏末河北人民起義領袖,丁零族。曾任懷朔鎮兵。六鎮之叛失敗後,餘眾被置於冀、定、瀛三州就食,稱降戶。杜洛周起義後,他率降戶反於定州左人城,建元魯興。六鎮兵民響應。與柔玄鎮民杜洛周配合,眾至十萬。他率眾多擊潰鎮壓的北魏大都督長孫稚與河間王元琛軍,進圍瀛、定二州。後為部將元洪業所殺,葛榮殺洪業。統率修禮餘部。

5、莫折念生:北魏末關隴人民起義首領,羌族。莫折大提第四子。大提病死,他統領部眾,自稱天子,國號秦。歧州一役中,俘斬北魏都督元誌及刺史裴芬之,乘勝攻下涼州。後一度受挫,詐降於西道行台蕭寶夤,待機複反。未幾,取隴東諸州,直下潼關,兵鋒直逼洛陽,迫使北魏宣布戒嚴。後為叛徒杜粲暗殺,全家遇難。

6、蕭寶寅:南朝齊明帝蕭鸞之子。梁武帝蕭衍滅齊後,他逃亡北魏,被招為駙馬。在北魏期間,時時不忘恢複故國。六鎮起義後,被朝廷派往隴西。屢挫義軍鋒銳。由於朝廷勢力的排擠,他兵疲將寡,最終兵敗被萬俟醜奴擒獲,被封為丞相。醜奴失敗後,他被朝廷下令處死。

7、葛榮:河北農民起義首領,初為懷朔鎮鎮將,鮮卑族。六鎮起義失敗後,他投靠鮮於修禮,叛將元洪業殺鮮於修禮,請降於魏,他殺元洪業自立,接著領導起義部眾。為了一爭天下北趨瀛州,於博野白牛邏一戰,斬殺魏章武王元融,自稱天子,國號齊。後乘勝進軍,年號廣安。不久,擒斬魏廣陽王、驃騎大將軍元淵,殺魏軍最高統帥元琛。隨後攻陷殷州,殺刺史崔楷,進圍冀州。攻陷冀州後,俘刺史元孚,擁兵數十萬。起義過程中,他欺淩漢族的民眾,拉攏豪強地主,偷襲殺死另一支起義軍首領杜洛周,並其眾。導致起義部隊的分裂,巔峰之時,引兵圍鄴城,眾號百萬,被魏柱國大將軍爾朱榮率精騎7000所敗。

8、邢杲:青州流民起義首領,士族地主出身,曾任幽州平北府主簿。杜洛周、鮮於修禮舉行起義後,瀛、冀各州士民流亡青州一帶,飽受當地官僚地主的歧視和壓迫,他被推舉為流亡士民的首領,在北海率眾舉行起義,興兵反魏,自稱漢王,年號天統,得到流民響應,旬日之間,人數超過十餘萬戶,曾攻占光州等地。次年在濟南被魏上黨王元天穆和爾朱兆的軍隊打敗,兵敗投降,被殺於洛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