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直直地望著神仙:“我要的是幸福。”這把神仙難倒了。神仙仔細想了想,忽然說:“我明白了。”然後神仙把詩人所擁有的一切都拿走了——剝奪了詩人的才華,毀掉了他的容貌,奪去了他的財產和他妻子的性命,然後便離去了。一個月後,神仙再回到詩人的身邊,看到這個詩人正餓得半死,衣衫襤褸地在躺在地上掙紮。這時,神仙把他原來的一切都歸還給了他,又離去了。半個月後,神仙再去看那個詩人。這次,詩人摟著妻子,不住地向神仙道謝——因為,他得到幸福了。
看來,痛苦和幸福並不矛盾,精神上的愉悅正是從苦難的土壤中提煉並升華的。沒有苦難的生活,縱使快樂,也不具備厚度——一種恒久且內涵豐富的厚度。
事實上,是否能在苦難中積蓄人生,是否能在低穀時鑄就生命的輝煌,正是我們與強者的差距所在。我們應該感謝苦難,是它給了我們一個認真思考的機會,使我們終於可以停下來回頭看看自己曾經走過的路,哪一步走歪了,哪一步走慢了,哪一步根本沒有走穩。
所以,不要再把苦難看成是無法卸掉的重負了。如果沒有它,生活就會變得輕如空氣,飄飄搖搖沒有著落。苦難一方麵讓你不堪承受,另一方麵也讓你倍感踏實。這種踏實的感覺,就像是雙腳牢牢地踩在土地上,不斷從土地中汲取力量。正如我們所知,金子隻有經過大火的錘打、冶煉才能熠熠生輝;寶石隻有經過溶岩的冶煉才能成就奪目光芒;珍珠隻有經過血與肉的痛苦磨合才能擁有晶瑩圓潤。人與金子、寶石、珍珠其實是一樣的——隻有在人生的道路上經曆痛苦,正視痛苦,在痛苦中成長,才能成為那朵最美的花朵。
那麼,我們還有什麼理由抱怨苦難呢?是苦難教會我們在失敗後永不氣餒,總結教訓從頭再來;是苦難教會我們嚴謹務實,一步步走向人生的巔峰;是苦難在磨煉我們的同時,使我們的內心更加強大,開拓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空。
在苦難中開出嬌豔的花朵
不過,現實生活中,很多人在遭遇苦難時很容易喪失奮鬥精神,常見的表現便是萎靡不振,自暴自棄。那麼,如何才能調整情緒,把最弱的部分轉化為最強的優勢呢?下麵這些建議你不妨一試。
首先,運用逆向思維擺脫不良情緒。你可以想想比自己更為不幸的人,這樣,你會發現自己的不幸是那麼的微不足道,你的不良情緒很快就會煙消雲散。例如,如果你是一個從小喪父的孩子,整天又自卑又痛苦,就會影響你前進的力量。但你有一個非常疼愛你的母親,你不比那些孤兒好嗎?如果你家境一貧如洗,你就想想“寒門出貴子”,窮則思變,窮能鍛煉人的意誌。你是個人才,在此處難以施展,你就往別處去。如果別處也難走,不妨學學蝸牛,待時而出……總之,不能讓消極情緒在心中久駐。
其次,積極樂觀地麵對苦難。樂觀是指麵對苦難仍堅信形勢和情境必會好轉,是讓困境中的人不致流於冷漠、無力感、沮喪的一種心態。以保險公司業務員為例,一些樂觀測試成績高的業務員比悲觀型的業務員的業績第一年超出21%,第二年超出57%。在一次次被拒絕後,悲觀的人會在心裏告訴自己“這一行我幹不了,一張保單也別想賣出去”。而樂觀的人會告誡自己“可能我的方法不對”或者“不過碰到一個情緒不佳的客戶”。隻要我們能夠以樂觀的態度對待命運,命運也就不是那麼可怕的東西了。
另外,也要了解適時放棄的重要性。一直以來,執著都被認為是成功者的一種美德。不過,不同於執著卻與執著有著同樣含義的,還有一個叫“固執”的東西,卻是需要堅決摒棄的。一旦得知或者求證你的目標已經鐵定不可能成為現實的時候,果斷地放下,才能在最終得到“執著”的雅號而不是“固執”的惡諡。
總之,你要記住:“在最黑的土地上生長著最嬌豔的花朵,那些最偉岸挺拔的樹總是在最陡峭的岩石中紮根,昂首向天。”你所經曆的每一次不幸並非是災難,早年的逆境通常對於今後的人生來說是一種幸運。與困難做鬥爭是上天給與你的鍛煉機會,磨破你稚嫩的雙手的同時,也為日後更為激烈的競爭準備了豐富的經驗。
謙遜,才能站上新的高度
毛主席有一句名言:謙虛使人進步。蘇聯蘇霍姆林斯基也有一句名言:謙遜為一切美德的皇冠。也就是說,如果一個人想不斷進步,想處處招人喜愛,就必須放低自己的姿態。堅決地舍棄榮耀,忘記你正在擁有或曾經擁有過的榮光,才能使自身感到輕鬆,沒有任何壓力,才能站在新的高度,去取得更大的成功。
學畫的年輕人
很久以前,有一個失望的年輕人千裏迢迢來到法門寺,對住持釋圓說:“我一心一意要學丹青,但至今沒有找到一個能令我心滿意足的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