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3 / 3)

鄭覃曆官三十任,未嚐出都門,便登相位,以至於終。

唐蕭?嚐因內宴,上曰:"自知一座最貴者,先把酒。"時長孫無忌、房玄齡等相顧未言,?引手取杯。帝問曰:"卿有何說"?曰:"臣是梁朝天子兒、隋朝皇後弟、尚書左仆射、天子親家翁。"太宗撫掌,極歡而罷。

唐貞觀初,丹陽令王瓊三年調集,遭黜。瓊甚憤惋,乃齎百千,詣茆山道士葉靈中,求章奏以問吉凶。靈中年九十,強為奏之,其章隨香煙飛去,縹眇不見。食頃後墜地,有朱書批其末,雲:"受金百兩,折祿三年;枉殺二人,死後處斷。"一歲,瓊無疾暴卒。

唐初有僧玄奘往西域取經,一去十七年。始去之日,於齊州靈岩寺院,有鬆一本立於庭,奘以手摩其枝曰:"吾西去求佛教,汝可西長。若歸,即此枝東向,使吾門人弟子知之。"及去,年年西指,約長數丈。一年忽東向指,門人弟子曰:"教主歸矣。"乃西迎之。奘果還歸,得佛經六百部。至今眾謂之"摩頂鬆。"東晉大將軍趙固所乘馬暴卒,將軍悲惋⊥至,吏不敢通。郭璞造門語曰:"餘能活此馬。"將軍遽召見。璞令三十人悉持長竿,東行三十裏,遇丘陵社林,即散擊,俄頃擒一獸如猿。持歸至馬前,獸以鼻吸馬,馬起躍如。今以獼猴置馬廄,此其義也。

《說苑》曰:湯時大旱七年,煎沙爛石。於是使人以三足鼎祝山川,教之祝曰:"政不節耶使民疾耶苞苴行耶讒夫昌耶宮室崇耶女謁盛耶何不雨之極也"言未既,天大雨。

漢霍光立宣帝,帝謁太廟為初獻。帝行而光在後,帝恐懼,如負荊棘。

後漢賈琮為冀州刺史,傳車垂赤帷裳,琮升車褰幃曰:"刺史當遠視廣聽,糾察善惡,何垂帷裳以自掩塞乎"百姓聞之,振悚耳目。

吳隱之為廣州刺史。舊有貪泉,人飲之則貪黷。隱之酌而飲之,兼賦詩曰:"古人雲此水,一歃懷千金。試使夷齊飲,終當不易心。"又居母喪,過禮,家貧,無以候宵分,常有雙鶴至夜半驚唳,隱之起哭,不失其時。

伍員吹簫行乞,食於市。

庖丁善解牛,投刃皆虛。丁曰:"臣始解牛之時,所見無非全牛。三年之後,未嚐見全牛也。及今十九年而刃無肯綮,若初發硎,遊刃必有餘地也。"郢人以堊漫其鼻,薄如蠅翼,使匠石斫之。匠石運斤成風,盡去其堊而不傷鼻。

唐高宗嚐苦頭風而目閉心亂,乃召醫工。工曰:"當於眉間刺血,即差。"天後怒曰:"天子頭是汝出血處"命撲之。帝曰:"若因血獲差,幸也。"遂針之,血出,濺黼衣,眼遂明而悉複平。天後自抱繪帛以贈醫工。

阮籍放曠,有兵家女極有容色,未嫁而死。籍不識其父兄,遂往哭之,盡哀而返。

唐太宗皇帝虯須,可以掛弓。

唐韓幹善畫馬,閑居之際,忽有一人,玄冠朱衣而至。幹問曰:"何緣及此"對曰:"我鬼使也。聞君善畫良馬,願賜一匹。"幹立畫焚之。數日因出,有人揖而謝曰:"蒙君惠駿足,免為山水跋涉之苦,亦有以酬效。"明日,有人送素縑百匹,不知其來,幹收而用之。

謝靈運臨刑,剪其須施廣州佛寺。須長三尺,今存焉。

《博物誌》曰:太公為灌壇令,文王夢一人哭於當道,問其故,乃曰:"吾泰山神女,嫁為西海婦。吾行必以暴風雨,灌壇當吾道,不敢以疾風暴雨也。"夢覺,召太公。三日,果疾風暴雨過境。

晉桓豁鎮荊州,有一參軍,五月五日采鴝鵒雛,剪其舌,令學人語,經年遂能言。後因大會,豁出之,令遍學座客話。有一人患?鼻,鴝乃遽飛入甕中,語與患者無異。舉席皆笑。

玄宗朝宰相盧懷慎無疾暴終,夫人崔氏止兒女,不令號哭,曰:"公命未終,我得知之。"語曰:"公清儉而廉潔,蹇進而謙退,四方賂遺毫發不留。與張燕公同時為相,張納貨山積,其人尚在,奢儉之報豈虛也哉"及宵分,公複生,左右以夫人之言啟陳,公曰:"理固不同,冥司有三十爐,日夕鼓橐,為說鑄橫財,我無一焉,惡可匹哉"言訖複絕。

唐裴晉公度寢疾永樂裏,暮春之月,忽遇遊南園,令家仆僮舁至藥欄,語曰:"我不見此花而死,可悲也。"悵然而返。明早,報牡丹一叢先發,公視之,三日乃薨。

晉孟嘉,少知名。庾亮大會州府人士,嘉坐甚遠。亮問江州刺史曰:"聞有孟嘉,其人何在"守曰:"在坐,君自認之。"俄然,指曰:"彼君少異於眾,非嘉乎"曰:"然。"亮大笑,喜得嘉。

王敦為駙馬,如廁,左右侍者甚眾,敦乃脫衣裸體而登廁,無羞愧色。有一侍女曰:"此人必能作賊。"其後果為亂也。

宋武帝未殺殷仲文之時,仲文每照鏡,常不見其首,後數日,果為武帝所殺。

漢宣帝時,有人於疏屬山石蓋下得二人,俱被桎梏,將至長安,乃變為石。宣帝集群臣問之,無一知者,劉向對曰:"此是黃帝時{宀契}窳國負貳之臣,犯罪大逆,黃帝不忍誅,流之疏屬山,若有明君,當得出外。"帝不信,謂其妖言,收向係獄。其子歆自出,應募以救其父,曰:"須七歲女子以乳之,即複變。"帝使女子乳,於是複為人,便能言語,應對如劉向之言。帝大悅,拜向大中大夫,歆為宗正卿。詔曰:"何以知之"歆曰:"出《山海經》。"漢東方朔,歲星精也。自入仕漢武帝,天上歲星不見。至其死後,星乃出。

東漢王霸,善撫士卒,每有人死者,脫衣殮之。

劉琨,字越石。嚐為胡騎所圍,救兵不至,城中窘迫無計。琨乃登樓清嘯,賊聞之淒然。日中,又奏胡笳。賊皆流涕懷土。至晚複吹之,賊舍圍而去。

宋景公時,熒惑守心,子韋吊曰:"禍當君,可移於相。"公曰:"相,所理國家,不可也。"可移於百姓。"公曰:"百姓,國之本,不可也。""可移於歲。"公曰:"歲,民之本,不可也。"子韋曰:"君有至德之言三,天必賞君。"於是熒惑退三舍。

唐貞元中,李師古暇日常宴其從事,適有日者預坐,師古遣遍視幕客皇甫弼、賈直言之徒,凡十輩。答曰:"十日之內,俱有重禍。"又指一從事王生者,曰:"此先忌馬厄。"時有從事姓魏者,師古之妻黨,移第鑿池,積土其傍,上構高亭,極為弘敞,既成,即迎入舍,樂之,飲酣,亭忽摧塌,以其下土弱,不勝其任。坐客皆折手足,不至於死。王生因為角馬木長釘橫貫其腦,立死。

楚昭王與吳戰,敗走四十步,忽遺其履,取之。左右曰:"楚國雖貧,而無一履哉"王曰:"吾悲與其俱出而不得與其俱返。"於是國無相棄者。

隋楊素家富侈之極,家僮數千人,後庭曳羅綺之女亦數千。都會之處,邸店碾?,不知紀極。性貪營利,心無厭足時,議鄙之。

李善,本李元家蒼頭也。建武中,元家遭疾癘,子孫盡死,唯一子續生數旬。群奴欲殺之,分其財。善竊之,將入瑕丘山中。至七歲,出理於官。鍾離意為令,殺群奴,表善之忠孝。善後拜郡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