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中國畫壇老一代日漸謝世、新一代拔地而出,波浪潮湧千帆競發之際,萬鼎的山水畫以其內涵豐富的詩意和新美感人的人情味,向世人展示著瑰麗多姿的萬象自然和可貴可愛的生命憧憬。
萬鼎生於、長於古都長安,從小受到中國古老文化的熏染陶冶。鍾樓、鼓樓、碑林、雁塔以及南山北塬秦陵唐垣,遍布他探玩求知的足跡。萬鼎對繪畫的喜愛和入門,起始於他父親的摯友、“長安畫派”巨匠、山水畫大師何海霞先生的影響。幼時的萬鼎隨其何伯伯左右,為其鋪紙磨墨,觀其淋漓作畫,聽其談畫論藝,耳濡目染,漸入畫苑之門,在何海霞先生的關注栽培下,畫藝日臻。萬鼎擯卻閑雜專心致誌於教學研究和繪畫磨煉,一心撲在山水畫的探索尋覓之中。“世間無難事,隻要肯登攀”。萬鼎之於山水畫上的成功,正是這一古訓的證驗。萬鼎今天的成就,來源於他長期鍥而不舍的追求,努力研討、勇於實踐使他的山水作品有了全新的開拓和意境。
每個人麵前的道路有千條萬條,特別是在青年時代。可以這邊行,也可以那邊走,走向什麼天地,操什麼樣的活計家什,有必然的條件和因素,也有偶然的機遇和緣分。萬鼎之進入畫門並取得成功,也是必然中有偶然,於偶然中藏必然。
萬鼎從何海霞先生那裏學到了山水畫藝術的精神真諦,在中國山水畫壇“長安一秀”的楊建兮先生的指導下完成研究生學業,並以優異的成績畢業留職西安美院執鞭任教。在認真教學培育繪畫新人的同時,萬鼎自覺地走出教室、校園和畫室。他充分認識到山水畫的功夫在畫內也在畫外,在某種意義上講,畫外的觀察體驗更為重要。多年來,他幾乎走遍了祖國的名山大川,登五嶽、踏荒原、走長江黃河、涉大海名川……自然山水的奇妙多姿雄渾瑰麗,給了他心靈的滋養和精神的愉悅。他並不把山水看成純自然的存在,而是印入人類、社會及曆史的內涵。山水畫絕不是自然山水的仿真摹寫,而是畫家通過自己的觀察和心靈體驗而發現美的表現形式。同樣的山水,在不同的畫家筆下,可以有不同的表現和風格,這才是畫中的山水。讀萬鼎的山水畫,可看到他自己獨特的觀察和發現以及表現,使人感到畫家之思想筆觸的不同尋常和沁人心脾的濃情韻味。在他眾多的作品中表現了一種雄渾開闊、大氣新穎的時代感和美好動人的時代旋律。
有一些畫家終其一生都不曾畫出有自己獨特個性的作品。而萬鼎在年華正盛時,在自己的作品中就展示出新異的藝術追求和獨特的藝術語言,盡管在某些方麵還顯其隱約和朦朧,但總體都是十分可貴的。這便是繼續前進的原動力,是他藝術創造的基石,千變萬化的靈秀、火種!
萬鼎在中國的山水畫壇上,是一位脫穎而出的新人,他所展示的姿容,表現的內在精神和競技狀態以及頗有震撼力的精神風貌,是十分引人注目的。執著、堅毅、勤於觀察思考和藝術探索是萬鼎藝術成功的先決素質。他在向傳統學習的同時,又十分注意在現實生活中深深紮根。近年來,萬鼎幾渡重洋,赴日本展畫,在美國授業講學,與西方的東方藝術研究者們切磋琢磨,打開了一片新的天地,呼吸到更多的藝術空氣,這無疑對他的山水畫創作是一個滋潤。大千世界,萬般美奐,藝苑英華,年年簇新。萬鼎要在這中國畫壇上展一枝、開一朵、步峰巒而獨上,需要更潛心學習,更加倍投入。負千斤而不怯,登萬仞而不寒,趨萬裏而不餒,鍾鼎般屹立光亮,我以為這是萬鼎的心意,也應該是他一生奮鬥拚搏的座右銘。
1998年深秋於古長安怡園。
right《陝西畫報》1998年萬鼎特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