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20世紀70年代,筆者初登懸空寺。那時的情景是“三孤”:孤寺、孤僧、孤客,即:一座懸了千年的孤寺,一位年逾古稀的老僧,一個未過而立之年的筆客。在寺僧座蓮禪師的接引指點下,筆者在懸空寺上躥下跳了整整一天,寫下了《登遊恒山懸空寺》的遊記,很快中國新聞社就發了稿,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福建前線對台廣播電台先後播放,香港《大公報》《文彙報》先後轉發。這是新中國對外宣傳懸空寺的第一篇遊記,時間是1977年。1978年,筆者又采寫了《北嶽恒山遊記》,中央人民廣播電台配樂播出長達25分鍾。從此,筆者與恒山與懸空寺結下了不解之緣。
1980年,更有緣的是熱愛北嶽恒山、鍾情懸空古寺的筆者被委派到恒山文物管理所擔任首任所長,有幸與恒山、懸空寺朝夕相處。記得筆者在入住懸空寺的第一個夜晚,“才入招提境,便空塵世情”;“榻高人影絕,山靜水聲號”;“縹緲神遊世外,飄飄身在天邊”;“殘月淡煙窺色相,疏風幽籟動彈空”;情不自禁地寫了一首題為“空中第一寺”的詩:
懸空古寺寺空懸,獨留奇巧天地間。
千仞崖岫絕塵穀,一縷煙霞係靈巔。
曾疑蜃樓幾時現,又問珍雕何氏鐫?
此身雖無隱仙意,而今住持似有緣。
這一“住持”,便是10年。北嶽的山水之美、花草之香、寺廟之靈、同仁之誼,使筆者深深陶醉。在日日月月文物管理、古跡維修、景區建設、導遊接待等無節無奏、有苦有樂的緊張工作與繁忙活動中,更加深了對恒山,特別是對懸空寺的愛。
在恒山工作期間,從1981年最早編《懸空寺》折疊導遊圖時,從1982年編寫《北嶽恒山》書稿時,從1987年出版《恒山導遊》一書時,一直就想寫一本《懸空寺》專著,並請我國當代著名書畫家範曾題寫了書名。1991年,應華藝出版社(即福建前線對台出版社)之約,曾寫過一本2萬字的懸空寺小冊子《東方瑰寶懸空寺》,盡管行文匆匆,但畢竟是介紹懸空寺的第一本專著。2004年,大同三晉文化研究會組織編《大同曆史文化叢書》,應約編寫了3萬字的懸空寺小冊子《懸空寺》,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可算是懸空寺專著的第二個版本。
筆者從1983年始,曆時26個年頭,編寫出130萬字的《北嶽恒山誌》,分別於2008年列入《中華十大名山誌叢書》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2009年列入《山西旅遊景區誌叢書》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特別值得慶幸的是,恰逢山西經濟出版社編輯出版《山西旅遊風景名勝叢書》(升級版),叢書從開本到裝幀,從設計到創意,很適合介紹懸空寺這樣的旅遊景點。應山西經濟出版社董利斌先生之約,欣然命筆,是為懸空寺專著的第三個版本。
在本書編寫過程中,得到恒山管委會主任季玉祥先生、恒山管委會書記王學升先生、渾源縣文物局局長郝維和先生、渾源縣旅遊局局長李一鵬先生、山西經濟出版社董利斌先生等友人的支持與幫助。佟永江先生、仝漢先生等為之提供了精美的攝影圖片,合十致謝!
張劍揚
2012年1月於恒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