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要是爭強好勝,不懂得進退之道,就會處處碰壁。人生就像一張弓,要是不彎曲,就不會產生能量,更不會射出利箭。人們常說:“性格決定命運。”當你學會妥協,學會接受委屈人生,那麼,你就會像一張拉滿的弓,產生巨大的爆發力。
適當地認輸,最後贏的會是你
中國人都很愛麵子,特別是喜歡在輸贏上較真。有些人總是說勝敗乃兵家常事,這是因為他們都不是當局者,對於當局者來說成王敗寇才是規則。一場戰爭結束了,贏的一方歡天喜地,輸的一方一定會有人沮喪、失望、傷心。比如說“力拔山兮氣蓋世”的項羽,在兵敗烏江後選擇了自刎,那是因為他知道戰敗被俘的結果,無非是悲慘的餘生,反而不如一死清白。李清照也曾這樣誇讚過項羽:“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然而,杜牧對項羽自刎烏江卻有著不同的看法,他說:“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如果當時項羽兵敗後沒有自刎,選擇逃往江東,最後贏得天下的還會是劉邦嗎?曆史沒有假設,這真的很難說清。所以,在人生的道路上,一定要從長計議,學會認輸。
其實認輸並不是一件丟麵子的事,適時地認輸反而是一種大智大勇的做法。當遇到困難和挫折,不得不去麵對它們時,很多人都會盡力一搏,雖然這是一種很值得肯定的做法,但也並不是所有的努力都會有好的結果。當事實已經擺在了眼前,當失敗已經成為定局,我們要學會低頭認輸,及時地改變自己的人生軌跡,去爭取新的更合適的機遇和時間,這樣才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爭取更大的勝利。
在人們的固定思維中,認輸的人都不是好樣的,特別是當我們聽多了永不言敗、百折不撓、堅定不移等詞語後,更是沒有人會去認同認輸的人了。
雖然在生活中不認輸的精神很可貴,但是不認輸並不適用於任何時候,在很多特殊的背景下,認輸才是最佳的選擇。隻有懂得了低頭,懂得了認輸,學會認輸,才能笑到最後,成為最後的贏家。
楊德勇是一位醫術高超的醫師,但他的成才之路卻不平坦。他在第一次高考後不肯認輸,又複讀了一年,結果第二次高考仍然以失敗告終了。兩次落榜後,他認真地對父母說:“也許我並不是讀書的料,所以才總是落榜,如果再繼續考下去,我覺得也沒有什麼好結果。不如就讓我認輸吧,然後走行醫的道路。”經過深思熟慮後,父母同意了他的想法,他開始跟著祖父學習祖傳的推拿按摩技術,診治跌打損傷。幾年之後,他順利地考取了執業醫師證,並且在用中醫療法診治骨傷方麵,取得了重大成就。他說:“如果沒有在高考時認輸,也就沒有我現在的成就。”如此看來,隻有學會認輸,才能在人生的旅途中成為最終的贏家。
認輸就是適時地放棄,放棄不合適的才能做出更正確的選擇,才能有機會取得其他方麵的成功。這樣的放棄,為的是得到更多,為的是醞釀新一輪的成功,而絕不是三心二意。
學會認輸,能讓我們不再做沒有結果的堅持,能讓我們避免沒有意義的爭論,從而做到以退為進,在轉彎後贏得勝利。學會認輸,並不是盲目地放棄,而是要認真想清楚每一步。適時地認輸並不是懦弱的表現,也不是輕易地做出妥協,因為在生活中任何人都會遭遇失敗,如果死不認輸隻會使自己陷入舉步維艱的境地。
其實,有些時候認輸會讓人無法接受,因為在人們固有的認識中,隻有弱者才會認輸,誰願意承認自己是個弱者呢?即使有永不言敗的信念,但也應該明白有時候這種信念是行不通的,一味地不肯認輸,隻會讓自己失敗得更加徹底。
有一種生活在亞馬遜熱帶叢林裏的蜂鳥,它們有一種家規,即隻準前進不準後退。一旦有弱小的蜂鳥向後退縮了,就會遭受其他蜂鳥的攻擊,最終被同類活活地啄死。在整個叢林中,所有的動物都不敢欺負這種蜂鳥,因為它們隻要有想吃的食物,就一定會得到。
在一次森林大火中,烈火燃燒了蜂鳥的大片領地,蜂鳥們悲憤地發出陣陣鳴叫。按照蜂鳥王的指揮,一群群的蜂鳥向烈火中衝去,死在了無情的火中,但是卻沒有一隻蜂鳥臨陣退縮。就在蜂鳥群麵臨滅族時,有一隻蜂鳥害怕了,它嚐試著退縮,但是卻被蜂鳥王發現了。蜂鳥王立即指揮其他蜂鳥攻擊那隻退縮的蜂鳥,隻是其他蜂鳥卻並沒有行動,甚至還有一小部分蜂鳥像那隻蜂鳥一樣退縮了,蜂鳥王的命令失效了。
在那場大火中,蜂鳥受到了滅頂之災,蜂鳥王和大多數蜂鳥都死在火中,隻有當時退縮的那一小部分蜂鳥活了下來,延續了蜂鳥族。如果當時沒有那隻肯退縮的蜂鳥,如今蜂鳥族也不可能存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