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篇 調整提高期(1998—2002) 第四章
春色滿園 黨建群團譜華章
上世紀80年代初,國家給企業“鬆綁”、“放權”。全局思想政治工作一度有所削弱,職工“拜金主義”思想有所抬頭,少數人因經濟利益沒有達到預期而鬧情緒,造成勞動紀律鬆馳,工作效率低下,企業出現管理不到位,財務漏洞多,材料浪費大,“兩個文明”建設滑坡的不良傾向。1986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中國共產黨全民所有製工業企業基層組織工作條例》,要求切實加強企業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做好職工的思想政治工作,發揮工會和共青團的作用,推動和促進生產經營和各項任務的完成。全局緊緊圍繞“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圍繞改革開放的大局開展工作,黨的組織建設和工會、共青團等群團組織建設出現了新的局麵。
第一節 寸草丹心報春暉
1990年10月,涔天河水利水電管理局黨委根據《黨章》和《關於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幹規定》,製訂了《黨內自身建設的若幹規定》(簡稱《黨委十條》):一、堅持黨委領導下的局長負責製;二、堅持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三、加強組織和紀律性;四、鞏固和加強黨委內部的團結統一;五、搞好廉政、勤政建設,防微杜漸;六、改正領導作風,共同努力工作,力爭多做貢獻;七、關心群眾生活,充分發揮工人階級主人翁作用;八、加強保密製度;九、製定學習製度,加強對政治和業務理論學習;十、嚴格組織生活製度。《黨委十條》的製定和貫徹,建立了嚴格的黨委工作約束機製,搭建了加強黨委自身建設的平台,對黨委工作的正常運轉起到了強有力的保障作用。按照“選好一個支書,配強一個班子,健全一個製度,帶好一支隊伍,完善一個機製,夯實一個平台”的基層黨的組織建設總體目標,為了加強對基層黨支部的管理和領導,1990年,涔天河水利水電管理局對基層黨支部按戰線重新劃分,設置黨群、機關、行政、運行車間、檢修車間、水工車間、灌溉、學校、老委9個基層支部,1994年調整為機關、電站、渠道管理站、總公司、老齡委、學校等六個支部。任命了一批德才兼備、思想作風過硬、有組織能力的黨員擔任基層支部的專職支部書記,改變了支部書記兼職、組織渙散、政治思想工作薄弱的狀況。使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得到了加強,黨支部真正成為生產、建設和改革開放的中流砥柱和戰鬥堡壘。
黨員是黨組織的細胞,是黨組織戰鬥堡壘的基石。黨的隊伍就是靠不斷補充新鮮血液而發展壯大。曆屆黨委一直把對非黨積極分子的培養、發展新黨員作為黨委工作的重要內容。十年來,局黨委舉辦非黨積極分子培訓班共20期,參加培訓人員150人次。對要求加入黨組織的職工,基層黨支部嚴格把關,局黨委集體審批,成熟一個,發展一個。全局黨員人數由1988年的97人增加到1998年142人。在發展的新黨員中有兢兢業業、克己奉公的中層幹部,有優秀知識分子代表,也有生產一線的崗位骨幹和技術能手,全局黨員結構發生了明顯地變化。
十年來,局黨委堅持以理論學習為著力點,促進黨員思想素質的提高;以班子建設為關鍵點,促進黨員模範作用的發揮;以主題活動為切入點,促進各項工作的全麵發展,努力把班子打造成理論學習型,務實團結型,開拓創新型的領導核心。
1991年,在黨員幹部中開展以中央宣傳部《關於社會主義若幹問題學習綱要》為內容的社會主義理論學習活動。采取集中辦班,分期、分批學習的方法,對基層黨支部正、副支部書記和部門負責人、普通黨員進行輪訓。在學習中,建立“三查三看一通報製度(查考勤,看參學率;查學習記錄,看製度堅持情況;查心得筆記,看學習效果;定期在全局通報學習情況)。全局舉辦黨員幹部理論學習班三期,參加輪訓的達157人次。6、7月份,在黨員中開展“三重溫”(重溫黨員標準、重溫黨員義務、重溫入黨誓詞)活動。通過社會主義理論的深入學習,黨員、幹部用社會主義理論武裝頭腦,消除了對社會主義理論的困惑,加深了“隻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的認識,提高了為共產主義理想奮鬥終生的自覺性。
1994年,全局黨員幹部和職工掀起了學習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基本理論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基本知識的熱潮。局黨委緊緊扣住企業改革和發展經濟的主題,務虛與務實相結合,廣大黨員和幹部思想解放得到了質的飛躍,消除了姓“社”姓“資”的模糊觀念,加深了對企業改革的必要性、緊迫性與重要性的理解和認識,為進一步深化企業內部改革奠定了思想基礎。
1990年,局黨委創辦的《涔天河簡報》,在推動黨員、幹部、職工思想政治理論學習,表彰先進典型和好人好事,推廣先進工作經驗,為深化企業內部改革提供理論指導和輿論支持等方麵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涔天河簡報》也成為向外推介涔天河的窗口。
在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引導全局職工走改革發展之路的同時,反腐倡廉、勤政廉潔建設也不斷向前推進。為了把反腐倡廉深入持久地開展下去,局黨委堅持從嚴治黨的原則,將黨中央對黨政幹部廉潔自律的兩個《五條規定》和中紀委有關黨員及黨的領導違反黨的紀律處理的有關規定,發至全局副科以上的黨員領導幹部,設置反腐“高壓線”。充分發揮紀委的職能作用,加強黨紀黨風教育,局紀委組織全局黨員幹部和非黨積極分子收看上級紀委攝錄的黨風黨紀專題片《在金錢和權力麵前》、《沉淪警示錄》、《號角與警鍾》、《警鍾長鳴》等。在黨員幹部中開展學雷鋒、焦裕祿、孔繁森等先進人物的活動。用正反兩方麵的典型教育廣大黨員幹部過好“權力”、“金錢”關,提高反腐倡廉的自覺性,加大反腐查案的力度。1991年,在查處被替換下來的#2主變作價處理的違法違紀案件中,涔天河水利水電管理局專案組北上衡陽、長沙、武漢等地調查取證,克服重重困難,弄清了案情,對這起合夥貪汙案涉及的有關人員給予了黨紀和政紀處分。在黨風廉政建設中,局紀委堅持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懲防並舉、注重預防的反腐倡廉方針,加大從源頭上防治腐敗的力度,對職工反映強烈的問題進行重點防範和監督,使反腐倡廉工作常態化。黨風廉政建設責任製和內部審計製度的建立,使紀檢監察工作進一步得到加強,懲治和預防腐敗體係更加完善。
1990年元月9日至21日,根據中共中央(1988)13號文件和中紀委(1989)4號文件精神,全局開展民主評議黨員活動。局黨委統一部署,精心安排,要求通過黨員民主評議和組織考察,檢查和評價每個黨員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在治理經濟環境,整頓經濟秩序,全麵深化企業改革中發揮先鋒模範作用的情況,從而達到表彰先進、消除腐敗、提高黨員素質和加強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的目的。
黨員民主評議以基層支部為單位,做到領導、人員、時間“三集中”,按照自我總結與黨員評議,黨員評議與群眾評議,黨員評議與組織考察相結合的辦法進行。運行支部黨員分散,又係“三班倒”作業,黨員集中學習和評議矛盾突出,為此,支部合理調整黨員上班時間或利用黨員休息日組織集中學習評議,使參評黨員一人不漏。全局97名黨員除一名退休在外地且行動不便未參加評議外,其餘96名黨員全部參加了民主評議。按照評議標準,評選出優秀黨員6名,合格黨員87名,基本合格黨員2名,不合格黨員1名。通過評議,個別組織觀念淡薄,不能發揮先鋒模範作用的黨員,思想上受到了強烈震動,在自我總結中作出了深刻的檢查,虛心接受黨員和群眾的批評,定出了個人整改的具體計劃和目標,重新振作了精神。黨員、群眾普遍反映,通過評議,批評與自我批評、群眾路線和群眾觀點等黨的優良傳統又回到了黨內正常生活中,黨員的組織觀念、黨風黨紀得到了加強。
“就業難、入學難、入園難”是涔天河水利水電管理局長期以來難以破解的突出問題,職工翹首以待局決策層為他們帶來福音。1990—1993年,在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全局內部招收待業青年47名,大大緩解了局職工子女的就業壓力,為穩定職工隊伍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渠道管理所職工分布在72公裏的渠道線上,數十年如一日,精心嗬護著灌區的生命線。由於管理所駐地前不著村後不著店,他們的子女入學問題一直讓他們十分憂慮。局黨委把解決管理所職工子女入學難的問題提高到維護灌區穩定的高度來認識,取消了局子弟學校因食宿不便不招收管理所職工子女入學的規定。局領導多次到學校了解情況,解決學生住校問題,為管理所職工子女入學打開了方便之門。管理所職工動情地說:“領導如此關心我們,我們要努力工作,為涔天河的發展,為灌區農業生產的豐收作出自己更大的貢獻。”局幼兒園也放寬了職工小孩入園條件,最小年齡放寬至1.5歲。1993年,職工子女入園人數33人,入園率100%,解決了職工的後顧之憂。
1990年6月28日下午5點40分,共產黨員、苗圃管理所所長劉道秀接到附近村民報告,主幹渠麻子窩大填方放水孔出現溶洞,情況危急。險情就是命令,劉道秀來不及擦掉一天辛勤工作後的汗水,飛速趕到險情發生地,發現兩米寬的溶洞在迅速擴大,如不及時處理,渠堤會隨時崩塌,溶洞兩端的渠水將彙聚成十多個流量的洪流,衝毀右側800多畝農田,淹沒渠堤下的40戶村民。在危急關頭,劉道秀立即向局領導作了彙報,安排人員緊急關閉渠首閘門,迅速組織、指揮全所職工全力處置險情。天空電閃雷鳴,烏雲滾滾,大雨傾盆,給搶險工作帶來了極大的困難。為了盡快消除險情,劉道秀指揮搶險人員肩背手抬從附近搬來百多斤重的石頭和十多捆稻草,他帶頭跳入水中,頂著湍急的渠水,奮不顧身地堵塞溶洞,經過兩個多小時的奮戰,險情被排除,垮堤事故得到了避免。
1991年5月,零陵地委確定江華縣上遊鄉為涔天河水利水電管理局對口扶貧點,要求三年內幫助該鄉脫貧致富。上遊鄉有15個行政村,聚居著一萬多瑤族和壯族等少數民族同胞,境內“九山半水半分田”。長期以來,村民們延續著以草木為薪、以煤油燈照明的曆史,山多田少,耕作落後,經濟不活,發展滯後,溫飽問題一直沒有得到解決。局黨委派出扶貧工作組進駐該鄉後,發現製約該鄉經濟發展的“瓶頸”是嚴重缺電。為了使黨的民族政策深入人心,促進民族團結,使少數民族同胞盡快脫貧致富,1993年7月,一支以共產黨員為主的扶貧架線輕騎隊進駐上遊鄉。輕騎隊到當地後,放下行裝,冒著烈日酷暑,翻山越嶺勘測線路。輕騎隊負責人、年近花甲的共產黨員劉經綸在短短的兩個月時間裏因熱浪煎熬兩次中暑。但是,這位意誌剛強的共產黨員沒有退卻,在村醫療所,他打完點滴,拔掉針頭後,又趕到了施工現場。共產黨員肖昌義負責材料采購,大至粗重的水泥杆,小到細小的螺絲墊片,他都采購及時,認真仔細,無一疏漏,保證了架線各個工序的順利進行。年輕的共產黨員熊愛華是輕騎隊的駕駛員,每天駕駛工具車采購材料,回到工地卸完貨,又跟著其他同誌爬山涉水,參與架線工作。複員退伍軍人、共產黨員唐輝,在一次登杆作業時,右小腿不慎被鐵鉤紮了一個洞,鮮血直流。由於工地上缺乏藥品,他隻用紗布稍作簡易包紮後,又繼續登杆作業……輕騎隊頂烈日,冒酷暑,風雨無阻地奮戰了兩個多月,架設好了一條長達10.5公裏的10千伏“幸福線”、“致富線”。特別讓上遊鄉幹部群眾感動的是,在施工人員的精打細算下,線路架設完工後,節約投資8萬元。該鄉黨委書記鄧鐵成動情地說:“涔天河人是好樣的,老劉他們是好樣的,他們為上遊鄉的脫貧致富做了一件大好事,為上遊鄉的老百姓節約了每一分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