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兼程40年01(1 / 1)

序 張碩輔

涔天河水庫地處瀟水上遊、江華瑤族自治縣境內,是一座以灌溉為主,結合防洪、發電、過木、航運等綜合利用的大型水利樞紐工程。1963年11月,中共中央中南局第一書記陶鑄、中南局書記陳鬱、國家計委副主任程子華、湖南省委第一書記張平化、湖南省委書記王延春、副省長章伯森和省水電廳等方麵負責人來零陵視察,確定了水庫壩址等建設大計。1966年6月水庫正式動工,1970年3月主體工程竣工,當年8月水庫蓄水。

涔天河水庫的建成,是永州水利建設史上的壯舉與裏程碑,是永州人民改造山河、艱苦創業、頑強拚搏、敢為人先的縮影。以這項工程為代表,永州人民在水利建設中創造的光輝業績可歌可泣,永載史冊,激勵後人。

涔天河水庫的建設與發展史,是一筆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值得我們永遠珍視。自1970年建局以來,涔天河水利水電管理局秉承水利工程管理職責,為永州水利建設事業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涔天河水利水電管理局組織編寫的《風雨兼程四十年》一書,以鮮明的主題、清晰的脈絡、翔實的資料、樸實的語言,記錄和再現了涔天河水利水電管理局創業、建設、改革和發展曆程,其存史、資政、教化作用顯而易見。特別是在永州人民幾十年來熱切期盼、不懈爭取的國家重點項目涔天河水庫擴建工程即將開工之際,該書的編著、出版更有非同尋常的意義。作為一名有二十多年水利工作經曆和深厚水利情結的水利人,我非常樂意為之作序。

河流為人類的母親。古往今來,勤勞、智慧的中華民族留下了許多治水佳話和水利建設奇跡。曆史反複證明,水利其實就是民生,水利情懷就是民本情懷。在任何時候,我們都要心懷人民,為人民興水利;都要虛心學習先人,繼承優良傳統;都要依靠科技進步,提高工程質量;都要尊重客觀規律,實現人水和諧。我們一定要彙聚各方麵力量,集聚各方麵智慧,努力搞好涔天河水庫擴建工程,向黨和國家交一份滿意答卷,向全市人民交一份滿意答卷。

五嶺逶迤,瀟湘錦繡。站在新的起點上,以涔天河水庫擴建為契機,涔天河水利水電管理局將迎來新的變革和發展機遇,永州水利事業將續寫新的篇章。我們堅信,未來的涔天河水庫,一定會成為永州、湖南乃至全國一顆璀璨奪目、熠熠生輝的明珠。

2011年10月8日

(作者係中共永州市委書記)

潮湧瀟湘掀巨浪

崢嶸歲月搏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