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創造簡樸的生活形態(1 / 1)

我們應該盡量給自己一點自由,盡量使自己變得簡單,生活得更有品位。

不可否認,近年來,“金錢”、“財富”這些字眼在人們心中占據著越來越重要的地位,有的人甚至赤裸裸地將之掛在口頭上,把它作為自己終生奮鬥的目標。

從某種意義上說,財富是美好生活的保障和象征,如果一個人有能力得到它,是無可厚非的。但是,作為一個人,是不是應當把財富做為終生追求的目標,一心一意隻為聚集更多的財富,除此以外,對別的就毫無興致?

其實,我們應該盡量給自己一點自由,盡量使自己變得簡單,生活得更有品位。

有位作家曾這樣說:“生活大概隻有走過的人才知道,所有崇高、偉大、複雜、多變,落定之後無他,好好過日子而已。在有限的生命裏,我們疲於奔命地去吃、穿、玩和享受,也許是該從複雜退回簡單的時候了!”

其實,回歸單純幾乎是絕大多數人心底的呼聲。我們常常會聽到周圍一些人談論自己未來的夢想:“將來我退休之後,就要到山林裏去隱居。”“以後,我打算到鄉下開一個農場,種菜、養雞,自己養活自己。”“我向往到處去旅行,過那種無拘無束、無憂無慮的生活。”

但是,我們也常常聽到人們感歎:“即使是追求這種簡單的日子,也好像總是遙不可及。”

日本前幾年開始風行一種“清貧思想”,它的要義是說“以自己的思想和意誌,創造簡樸的生活形態”。率先提出這個論調的是作家中野孝次,他對“清貧”的界定,和一般所謂的“貧窮”不同,是指人願意節製欲望,刻意放棄對物質的占有,是出於主動選擇的生活方式。

長久以來,我們一直受物質主義的操縱與主宰,不斷地以追求成就、累積財富為奮鬥的目標,認為擁有汽車洋房、各種現代化設備等等這些物質條件,就是理想的生活。於是,我們幾乎用盡了所有的力氣,盲目地去拚、去衝、去闖、去拿、去要,直到最後才恍然大悟,其實我們擁有的,早已足夠。

日本社會學者加藤秀俊,曾經提出一個有趣的名詞“計劃性的陳腐化”,大意是說現代人為了滿足消費欲望,想盡各種方法來加速商品流通,裙子一會兒變長,一會兒變短,把能跑的車賣掉買新車,把能用的電視換掉買新電視,故意把好好的商品弄壞、弄舊,心中也不痛不癢。

有一句話說得好,物質原是為了提高生活素質,而不是為了壓榨環境與生命。如果我們的要求能簡單一點,就不會覺得生活是如此沉重的負擔,也不必把自己一步一步逼到絕境裏。

簡單,並不是說就要消極地放棄一切,而是要知道如何選擇,是心靈的簡單——不追求流行,不參與人際爭鬥,不接受外在誘惑,不虛偽,不欺騙,不矯情,對自己忠實……這些都叫做“簡單”。換句話說,它是一種積極負責的人生態度。

人的一生,大半的時間都是用來打拚,目的無非是自己讓自己生活得更好。

其實,大多數人都是到頭來才發現,要真正過得好,還是簡單。然而,要做到這一點,還真不簡單。那麼,怎樣才能讓你的生活真的簡單、輕鬆起來呢?以下的方法也許能給你一些啟示。

第一步,寫下你所有的賞心樂事。

第二步,展望未來的一周(或者一天、一個月),事先計劃好,在艱難的會議或辛苦的一天之後,在消耗大量精力之後,給自己一點獎勵,快活一下。

第三步,把上述情形養成習慣。

想不出什麼賞心樂事來嗎?隻要請教一下朋友或同事,就可以得到不少主意。一旦克服了不好意思的心理,就能了解其他人有關這方麵的情況,其實,每個人都會不時讓自己過得快活一點,隻不過有些人比其他人在行罷了!沒關係,實行的次數多了,你也會很在行的。

在這裏給你一點提議,不過,我們並不想讓你太沉溺於享樂!我們提供的主意包括:洗個熱水澡,洗頭發,下午休息一下,寫幾封信,到外麵散散步,周末時到外麵遊玩一下;和好朋友玩遊戲;和子女共處一段時間,給自己買一束花,偶爾吃塊巧克力,找隻貓來愛撫一下,呆在洗澡間裏,把門鎖起來,和外界隔絕10分鍾。

就男人而言,學習應該怎樣照顧自己,怎樣讓自己過得快活一點,實在是格外重要。現在這個社會中,家庭和工作仍然是分開的,仍然有男人的工作和女人的工作之分。男人和女人從小就受教導,相信女人是情緒方麵的專家,通常比較能讓自己過得快活一點。而許多男人則受到過時思想的限製,不能讓自己過得更快活,沒有解脫,沒有娛樂。這是很遺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