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勇於創新才能豐富自己(1 / 1)

一個人的事業是“死”,是“活”,是由創新決定的。也隻有創新才能“救活”自己的異常思維和才智,從此激活全身的能量,這就要求及時注入“創新因子”。誰擁有創新習慣,誰將會成為贏家;誰要拒絕創新,那他隻有平庸!換句話說,一個有著思考創新習慣的人,他一定擁有閃亮的人生!

美國經濟學家熊彼特在1992年出版的《經濟發展理論》一書中提出了創新這個概念。熊彼特給創新下的定義是“生產要素的重新組合”。其中包括五種形式:

1、引進一個新產品;

2、=開辟一個新市場;

3、找到一種原料的新來源;

4、發明一種新的生產工藝流程;

5、采用一種新的企業組織形式。熊彼特認為,創新是社會經濟進步的動力。

其實,創新也就是創造革新,它永遠與墨守成規和因循守舊相對立。在現代化社會裏,人們有更充裕的金錢追求物質享受;也正是因為如此,工商業界也需要更多勇於創新的人,來創造更多更加新奇的能夠賺錢的東西。例如,怎樣使沙發坐起來更舒服呢?怎樣使衣服穿起來更舒適,更好看?怎樣使吃的東西美味可口更方便?……等待創新的東西太多,也正因為如此,創新是創造財富的源泉。

怎樣才能使洗衣機洗後的衣服不沾上小棉團之類的東西?這曾經是一個讓科技人員棘手的難題。這樣的難題卻被一位有創新意識的日本婦女給攻克了。

日本有一位家庭婦女,當她遇到這個問題時,她不是埋怨、發牢騷,而是去探索一個解決問題的辦法。有一天,她突然想起年少時在山岡上捕捉蜻蜓的情景,並且把它與當前洗衣機需要解決的問題聯係起來。她想,小網可以網住蜻蜓,那在洗衣機中放一個小網是不是也可以網住小棉團之類的小雜物呢?當時許多科技人員都認為,這個想法未免把科技上問題想得太簡單了。但這位家庭婦女卻沒管這些,她利用空閑時間動手做起她所設想的小網來。三年間,她做了一個又一個的小網,反複地研究試驗,終於獲得了滿意的效果。小網掛在洗衣機內,由於洗衣機裏的水使衣服和小網兜不停地轉動,小棉團之類的雜物就會自然地被清除幹淨,這樣的小網兜構造簡單,使用方便,成本低廉,而且一個可以使用許多次,大受顧客的歡迎。因此這名婦女獲得了高達1.5億日元的專利費。

創意生財的例子還有很多,巴柴就是其中的一個。

冬天在冰封的海邊釣魚的人多的是,他們釣起來的魚也是很快就冰凍了,誰也沒為司空見慣的現象花時間思量,但巴柴卻從中找到了冰凍法的創意,也因此一舉成為富豪。可以說這就是創意的神奇所在和魅力所在。

大約在20世紀20年代的初期,巴柴每年冬天都和一些朋友到冰封的紐芬蘭海岸去釣魚,每次都能釣很多,釣上來的魚放在冰上立即就會冰凍起來。因為一次吃不完,巴柴就把多餘的魚帶回家。幾天後當他要吃帶回家的魚時發現,如果魚身上的冰不溶解,即使經過幾天,味道也不會變。於是他就再進一步試驗肉和蔬菜冰凍的效果,發現竟也跟冷凍魚一樣能保持新鮮。

經過他又鍥而不舍地反複實驗,了解到,食物冰凍的速度與方法不同,會使冷凍後的味道和新鮮度產生一定的差異。假設冰凍得不好,就會失去原來的味道和新鮮度。經過幾個月的摸索後,終於研究出不會失去原來新鮮度的冰凍方法。

1923年8月,巴柴把自己無意中“撿”來的發明拿到專利局申請專利,然後賣給美國通用食品公司,以3000萬美元成交。巴柴的創意使他在短短的時間裏成為了富豪。創造新意就是創造財富,這就是巴柴成功的秘訣。

誰擁有創新習慣,誰將會成為贏家;誰要拒絕創新,那他隻有平庸!換句話說,一個有著思考創新習慣的人,他一定擁有豐富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