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王琨然後依次取白葛布交給凝之、宇之二人,他們也有樣學樣地將白布係好。其間一言不發,王琨做好這一切複又在原地跪好,一臉悲不自勝。
自有人領著他們向前走,可是玄之卻發現了不合常理的地方。按理來說,吊唁應該是去靈堂,但是引路的人卻把他們領向了王悅住的院子。玄之心裏覺得有點奇怪,不過沒說什麼。
王悅的院落外有個大大的影壁,規模不比正門那兒的那個小多少,繞過去才進了角門。宇之訝然發現,屋頂上站有一個披頭散發的人,一手執麈尾一手執七星劍,一邊踩著令人眼花繚亂的步伐舞動,一邊高聲叫道:“王悅,歸來!王悅,歸來!”
宇之定睛一看,那人不是王恬又是誰?看著王恬施展“壁虎遊龍功”,在坡度很大的屋頂上上躥下跳卻如履平地,他不禁對他的身手感到由衷的佩服:王恬果然是個奇人!不過眼前的王恬,卻讓他有種想笑的感覺,因為他現在就像個神棍,和那個冰冷冷不苟言笑的形象反差太大了。
對於王恬正在進行的活動,宇之還是知道一些的,王恬很顯然在“招魂”。這種習俗源於周朝,那時人們思想中還是保留著很強的神魂觀念,這大概是氏族社會的神鬼膜拜的殘留吧。
在人剛剛故去的時候,親人還不認為他(她)已經死去,而是希望通過“招魂”的方式讓他死而複生,這種儀式叫做“複”。事實上,的確有些暈厥過去或者是進入“假死”狀態的人自然醒來了,而親人卻歸功於“複”的作用,於是這個儀式被宣揚得神乎其神,並流傳幾千年。後來的人或許不那麼相信“複”的成效,但是既然成了一種習俗,那就是約定俗成的東西,順理成章的就成為一種喪葬禮儀堅持下來了。
做“複”也是非常有講究的,為死者起“複”的人必須是他的至親之人——不是子孫就是兄弟,而且有個講究:對於男人,招魂時要直呼其名;對於女人,要稱她的字。
宇之還是第一次遇見家族裏有人辦喪事(的確,琅琊王氏在山陰的隻有他們一房),有很多規矩都不懂得,他也不敢輕舉妄動,怕犯了忌諱觸了黴頭。眼下他就遇到一件不明白的,又怕是什麼講究,就悄聲問道:“二哥,那門上插的幡上怎麼有那麼多紙條?”
凝之年歲大些,懂得多,他小聲道:“那叫靈幡,是表示逝者年歲的。一歲就是一條,此外再加上兩條,表示天地。如果逝者是男的,就把幡插在門左邊,如果是女的就插在門右邊。”
宇之把眼一看,果不其然。他暗自在心裏地數了數,隨風飄蕩的紙條一共五十條,說明王悅是四十八歲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