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燈謎難猜(2 / 2)

辭賦辭賦,講的是楚辭漢賦。此時還是以辭賦為評價一個人文學水平的重要依據,這沒什麼奇怪的——“賦”在古漢語中就是“讚頌”的意思,賦的內容大致分兩種,分別為鋪陳敘事的“大賦”和讚美抒情的“小賦”,都是為統治階級描摹美景********的,皇帝老兒樂意聽讚歌,所以底下流行寫賦。

至於楚辭,那是三閭大夫屈原先生首創的高雅藝術,大晉的士人要標榜自己品行高潔,有比他更好的偶像嗎?楚辭要“兮啊兮”的,漢賦要用駢文寫,宇之就犯了難。在他記憶裏,全唐詩、全宋詞都差不多都會背,可是漢賦這種看似文辭華美實則枯燥無味的長篇大論,他一篇都不記得,就算是想剽竊,也無從下筆。

所以一般文會他總是能推就推,推不過去就蒙,反正十年來,山陰人都道他自負——文筆一流書法超群,就是不肯好好地寫篇賦。還真沒有人知道他是個老蒙,因為魏晉有個性的人多了去了,嵇康寧願去打鐵也不願跟鍾會說話,這種人反而贏得眾人的尊重。其二是玄之、凝之的開頭起得太好了,人家都道寧遠將軍府出來的王氏公子都是冠絕一時的人才,不知道這裏還有個濫竽充數的。

不過宇之還算爭氣,清談時他大大扳回了麵子,論詭辯,誰是他的對手?三十六計山陰士族子弟沒聽過吧?看他一一試之!他更絕的在於,他知道《孫子兵法》的重要性,後世流傳的十三殘篇就蘊含那麼多哲理,一定得看!所以他老早就委婉提出想搜集《孫子》,誰知王羲之那裏不但有《孫子》三十五篇,還有《吳子兵法》、《孫臏兵法》,他一並拿過來研究了:將兵法融入論戰之中,指哪打哪!

而猜謎一道,他也沒多少研究,能這麼順利地猜出一題,心裏很是得意。待到陳掌櫃遞給他寫著第二道題的紙條時,他才發現這題和先前的題相比難度大大提升,看來開胃菜吃完,該上正餐了。李十三又大聲地把題目報出來——之前玄之和凝之猜謎時他也是這樣做的,底下的圍觀者聽了就跟著一塊猜,當然先猜出來的絕不是他們。

眾人聽到這題謎麵的時候,都高聲叫了句“好”,可宇之卻犯了難。一盞茶工夫過去了,宇之毫無頭緒,又一袋煙工夫過去,他還是靜默不語。底下人就開始交口議論起來。

宇之聽了嘰嘰喳喳的議論聲,心中越發急躁。熱汗都將背心給洇濕了,他甚至懷疑,第一題之所以那麼好猜,是因為永順記的少東故意放水,好讓自己不傷麵子。

“元旦元宵捷報頻傳”,宇之喃喃念著謎麵,這題既扣合了今天的時日,又和最近的時事吻合——整個正月裏,建康的居民都沉浸在歡欣鼓舞之下,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為來自江北的戰報。京城的人們不斷聽聞誰打退了匈奴的襲擊,誰又收複了幾個村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