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峰回路轉(1 / 2)

【長江回老家了今天,早上出門,剛剛才到。降溫下雨,高速路上事故頻發,遇上了不算嚴重的堵車,更新晚了點,諸位看官見諒。話不多說,碼字去也。】

“好!”眾人同時撫掌笑道。中大夫幹寶更是忘情地拍著桌子道:“好辭,妙語啊!宇之,老夫托大喊你一聲阿宇,你這句話實在是畫龍點睛之筆啊!‘天若有情天亦老’,此句振聾發聵,可上比屈大夫的天問!”

幹寶是桓溫的姑表哥哥,新蔡幹氏的人。幹氏家族自三國後期發家,由於早年遷居海鹽,所以仕吳者頗多,到東晉時已經有人將他們歸入吳地士族,不當做是北方士族了,不過這一點也無損於幹氏的興盛。

幹寶此人學識淵博,他遍覽群籍,通曉經史,在元帝司馬睿建武元年(317年),經當時的中書監王導推薦,剛及弱冠的他就受命領修國史。當時國史館還有一幫老油條對年少的幹寶頗為不服,時不時陽奉陰違,故意拖慢進度,都是王導仗著資曆和手段幫他擺平的。之後他的仕途一片坦途,也和王導的一路提挈密不可分,所以幹寶對王導的感激,用語言不足以形容,如今見到琅琊王氏的後輩,那便是愛屋及烏,怎麼看宇之怎麼歡喜。

幹寶拉著宇之笑道:“阿宇,王氏在你這一輩,出了玄之這樣的‘小衛玠’,我本以為他是王氏子弟風雅第一,沒想到還有一個阿宇!老天對王氏何其厚待,嗬嗬!說起來,相爺是我的老師,你要叫我一聲師伯也好,世叔也罷,都可以的,反正是通家之好。逸少家裏居然還有如此寧馨兒,當真是可喜。”竟是敘舊起來了。

宇之汗顏,這句詩文,是他竊用偉人名言,偉人就是偉人,此句的確是氣勢磅礴橫掃寰宇,又有歲月沉澱滄桑之感,沒想到居然誤打誤撞入了這些士人的法眼。品味完了妙語,眾人注意力就轉移到宇之身上,紛紛對他品頭論足一番。

宇之長得麵容俊俏白皙,若不是額頭有一個銅錢大小的疤,幾乎可以稱得上是個完美的瓷娃,但是這個疤著實有點破壞美感,讓庾羲這個唯美主義者有些扼腕歎息:多好的一個孩子,本來可以和玄之一起來譜一段“連壁接茵”的佳話,就因為這個傷疤,使他的俊美中帶有些許風霜滄桑之感,和玄之的柔美格格不入。【西晉美男潘安十九歲時與另一美男夏侯湛同遊東都洛陽,引得全城女性群起圍觀,並投擲水果以表愛慕之情,風頭一時無二,世人稱讚他們是“連壁接茵”。】

幹寶、謝奕、庾羲等人對宇之誇讚不已,宇之一麵謙虛地表達自己還有諸多不足,需要各位師長不吝賜教雲雲,一麵留意桓溫的表情,他還在頭痛該拿怎樣的說辭來打動桓溫,讓他痛痛快快放了夏侯堇?

誰料桓溫不知發的那門子瘋,竟不理眾人,自顧自地端著一觴酒站起,麵衝這北方,將玉觴高高舉起,用淒厲而近乎咆哮的聲音說道:“滄桑巨變,江北早非昨日之舊山河,但依舊擋不住我北伐的信心和決心!好一個‘人間正道是滄桑’,天下有幾人能知我心憂國憂民?雖千萬人,吾往矣!”

悲戚地說完,桓溫飲盡玉觴中酒液,將玉觴猛地往地上一摜,摔個粉碎。宇之看在眼裏,心道:浪費可恥!先前他的目光就被這玉觴吸引,此觴一看就是精品,而且有年頭了,又是漢玉——典型的“漢八刀”雕出來的。以他多年從業經驗來看,簡直是無價之寶,就這麼給桓溫不當一回事的摔碎,真是見者心痛,聞者傷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