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過了一次次機會,錯過了一輪輪幸福,再回頭已經不可能。拖延如惡魔在你的內心滋生,一旦生根發芽便難以對付。拖延占用很大的成本,健康就是其中之一。免疫係統受損更容易傷風感冒,腸胃問題也比別人明顯,導致失眠。拖延的成本很高,不僅對他人同時也是對自己,它轉嫁負擔和責任到他人,會生怨氣。拖延會銷毀一個團隊,或阻礙工作和私人關係。
與之相反,沒有拖延習慣的人處事從容淡定,珍惜時間,能在有限的時間裏做出更大的成就,曆數古今中外一切有大建樹者,無一不惜時如金。晉朝陶淵明有惜時詩:“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
唐末王貞白《白鹿洞》詩中更有“一寸光陰一寸金”的妙喻;法國作家巴爾紮克把時間比作資本;德國詩人歌德把時間看成是自己的財產;魯迅先生對時間的認識更深刻,他說:“時間就是生命。無端地空耗別人的時間,其實無異於謀財害命。”
法拉第中年以後,為了節省時間,把整個身心都用在科學創造上,嚴格控製自己,拒絕參加一切與科學無關的活動,甚至辭去皇家學院主席的職務。居裏夫人為了不使來訪者拖延拜訪的時間,會客室裏從來不放坐椅。
比爾·蓋茨也不喜歡拖延,他認為很多人喜歡拖延,他們對手頭的事情不是做不好,而是不去做,這是最大的惡習。一旦作出決定就不要拖延,任何事想到就去做,立即行動!
華人首富李嘉誠說過這樣一句話:每一個商務時代的到來都會鍛造一大批富翁,而每一個富翁的鍛造都是在別人不明白時,他明白了;當別人明白時,他已經行動了;當別人行動時,他已經成功了;當別人成功的時候,他已經非常富有了。
生命之短暫如曇花一現,我們隻能合理利用時間,健康地生活,像寒號鳥一樣拖延時間,隻能讓自己一生毫無作為,又怎談“幸福”二字。我們既要努力工作,擺脫貧窮過上富裕的生活,又要注意健身,保持生命之樹常青;既要出外旅遊開闊視野,又要合理休息養精蓄銳。時間是自己的,也是他人的,塑造自己的形象,現代人離不開時間觀念,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有效利用自己的時間,守時、惜時、不拖延。當幸福的腳步悄然臨近,你才知道自己的處世方式有多正確,從容淡定地活在這世間其實既不難也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