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序言(1 / 2)

人性最可憐的就是:我們總是夢想著天邊的一座奇妙的玫瑰園,而不去欣賞今天就開在我們窗口的玫瑰。

——卡耐基

幸福這麼近那麼遠

著名作家韓少功對當下某些人的幸福狀態作出如下精辟的闡釋:“做聲不幸福,不做聲也不幸福;成家不幸福,不成家也不幸福。這種瀑布現象使人類成了所有動物中最不快活的,是最進步,也是最慘兮兮的。”

這話聽起來似乎有些危言聳聽,但的確是當下某些人的寫照。對於他們而言,幸福似乎是與自己無關的事情,他們要麼隻能看到和羨慕別人的幸福,要麼覺得自己的幸福是實現某個目標之後的。總而言之,幸福總是在遠處,在別處。

當很多人被問到真正向往的生活時,常聽到這樣的回答:在山林裏有一所房子,一個院子,種點菜,養條狗,優哉遊哉,樂不思蜀;或者遠離城市,有愛人和孩子,過平靜富足的生活。或者直接回答,麵朝大海,春暖花開……

更多的人雖然內心不一定有明確的渴望,但可能也會以為通過自己的努力,更美好更富足的生活是在以後的某一個時候、某一個階段。譬如,等結婚之後,等擁有一輛好的汽車之後,等去度一次愉快的假期之後,等退休以後,他們的生活就會更加完美。這樣想的確使我們在工作中更有動力,我們會十幾個小時拚命工作。但事實上,等到所有目標和願望達成之後,幸福並未如期而至。

正是因為認為幸福在遠處,我們凡事總希望放一放,擱一擱,等一等,總是說等有錢了、不忙了、有房了、升職了……然後再怎麼樣怎麼樣。總之,覺得幸福的時機,是在等待之後的下一次。也正因為認為幸福在遠處,於是我們步履匆匆,像流水線上的機器一樣處於快和忙的節奏之中。

古人雲:“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牽引我們步履匆匆的就是名和利,以為得到名和利之後,就接近了幸福。殊不知隻有名利的生活隻是幸福表麵的一層亮麗的釉,美麗卻並非幸福的實質。但太多的人為了追求這種“偽幸福”而使自己疲於奔命,讓自己處於忙、盲、茫的狀態,從而失去了自我。

作家蔣勳這樣解釋“忙”字的意義:“忙”是“心”加“死亡”的“亡”,如果太忙,心靈一定會死亡。

這樣解釋,雖然另類,卻很有道理。忙碌讓我們在日複一日、年複一年周而複始的日子中失卻了生活的激情和鬥誌,很多曾經久違的東西已經在不知不覺中沉睡,而這些沉睡的東西恰恰是靈感、力量、幸福的源泉。不知道誰說過,當我們正在為生活疲於奔命的時候,生活已經離我們而去。每個人的一生其實都是一次遠行,重要的不是目的地,而是沿途的風景,以及看風景的心情。

也許每個人都和我一樣一直思考這樣一個問題:一個人忙忙碌碌窮極畢生,到底是為了什麼?這是一個太深刻的命題,讓下麵這個寓言故事給我們答案吧。

一隻小老鼠拚命奔跑。烏鴉問它:“小老鼠,你為啥跑得那麼急?歇歇腳吧。”

“我不能停,我要看看這條道的盡頭是個啥模樣。”小老鼠回答,繼續奔跑著。

一會兒,烏龜問它:“你為啥跑得這麼急?曬曬太陽吧。”

小老鼠依舊回答:“不行,我急著去路的盡頭,看看那裏是啥模樣。”

一路上,問答反複。小老鼠從來沒有停歇過,一心想到達終點。直到有一天,它猛然撞到了路盡頭的一棵大樹樁上,才停下來。

“原來路的盡頭就是這棵樹樁!”小老鼠喟歎道。更令它懊喪的是,它發現此時的自己已經老邁:“早知這樣,好好享受那沿途的風景,該多美啊……”

生活在快節奏中的我們,正像小老鼠奔跑一樣:為了不遲到,我們步履匆匆;為了趕時間,我們在快餐店裏狼吞虎咽;為了不錯過客戶和老板的召喚,我們讓手機24小時開著;為了工作,我們把兒女情懷拋在一邊;我們忘了給自己放個假,重新找回那個快樂與充滿活力的自己;忘了自己來時的路;忘了自己究竟為什麼而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