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是兩季最好,一春一秋,春在魚子鮮,秋裏卮魚肥。
江陽城外的瀾江出產一種卮魚,魚肉細嫩、味道鮮美無匹。又因為產在瀾江水最深、浪最大的地方,打來實在不易,故每年出產不過三百餘尾,往各城一銷,又餘不了多少了。雖說近水先得月,然這魚,就是江陽城的百姓也難能消受,故有稱“藍田金玉”,端地金貴無比。做此生意的隻一家老板,姓劉。開了一家酒樓,喚作醍醐喉,自是高朋滿座,不在話下。
又有一群小兒,常聚在那家酒樓前嬉戲玩鬧,拍手念唱童謠:
卮魚肥,餘音繞梁千百回。
卮魚鮮,神仙也曾來幾回。
又說那老板因此魚結識了一位容貌嬌俏,性子可愛的小姨娘,一時間又傳為美談。
這年春天,天氣格外的冷。分明入了春,暖和起來,卻又莫名一場雪,一時間天封地凍,傷寒流行,江陽城百姓叫苦連天。偏偏城中沒有高明的大夫,於是求神拜佛的也便多了起來。
清晨,天狐府的大門才開,門外便已經聚了幾個小廝,凍紅了雙手,嗬著暖,拿了禮物,說是來請藥。往年的時候,天狐會早早吩咐下去,將藥送與江陽城中百姓,那些貧寒的,往往受了,千恩萬謝也就罷了。反倒是那些富貴人家偏偏不領情,不冷不熱地招待了,又把藥還回。天狐也不惱,過了幾日,那些人家見藥石靈驗,又拿了禮物涎著臉來求藥。天狐故意變著法兒戲弄,他們受了幾回,反而跑的更殷勤了。於是江陽城每年開春便有了慣例,凡是些富貴人家的必來上門求藥,反倒是那些尋常人家隻用在家等便是了。一勞一逸,十分有趣!
那群小廝中間,有個眉清分外目秀的,手裏緊緊握了一個食盒,躲在最後麵,還時不時向看著他食盒、舔著唇的那群人發出一個警示的目光,把手裏的食盒往懷裏攏了又攏。
不知哪裏的風鈴一聲脆響。
眾小廝連忙抬頭看去。
隻見一個白衣女子,挎著個小籃,盈盈出來。幹幹淨淨的麵容,一雙烏眸恬婉柔亮。
“秦姑娘!”眾人連忙施禮。
秦畫衣將事先包好的藥一一遞去,到了那個小廝,卻先聞到一股鮮味兒,惹得人垂涎不止,那鮮味兒忽地一變,在春雪將融的天氣裏又變得甜香無比。
那小廝謹慎地遞過食盒,便伸手接傷寒藥。
畫衣道:“今日的藥已發完,待我稟過我家大人,自會送上府去。”
小廝縮了縮脖子道:“那就勞煩秦姑娘了。我家老爺是鵜鶘喉的劉老板,此次送來的可是招牌菜式——卮魚鮮彙,請天君大人一定賞臉品嚐!”
畫衣拎起那盒美味,才到天狐大人門外,便聽到那天君的歎息:“這小麼兒怎麼了?最近的飯食可差得緊了!”
畫衣莞爾一笑,打簾進去,見桌上是幾味清淡飯食,無色無味,於是啟開食盒,把那鮮彙往桌上一放,頓時滿屋生香,仔細看去,隻見紅色的櫻桃圍著玉色的魚肉,旁裏隨意綴了幾片翠色菜葉,清新素麗,賞心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