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狸貓何曾換太子(3)(3 / 3)

劉娥其實很清楚丁謂和雷允恭在此事上並沒有如此大過,也很清楚王曾的用心,不過王曾此舉正中她的下懷,因此她將計就計,假裝對王曾所言信之不疑。

丁謂聽到這個消息,大驚失色,連忙跑到簾子前麵為自己辯白,正在說得唾沫橫飛、指天誓日的時候,內侍卻卷起了簾子,問他:“相公在和誰說話呢?太後早就走了。”——這是政治事件而非刑事案件,在這方麵,劉娥在事發之前便已作了選擇,又怎麼會願意聽取什麼呈堂證供呢!

當年六月,雷允恭被誅,丁謂罷相貶謫。此時,距他企圖殺害寇準、李迪未遂的時間還不到半年。

丁謂被貶出京之後,劉娥采納了王曾的建議,開始和仁宗趙禎一起聽政決事,正式垂簾。

九月,真宗靈柩入葬永定陵。——在下葬之時,劉娥再一次采納了王曾、呂夷簡的正確主張,將“天書”作為隨葬品一起埋入永定陵,總算終結了虛耗大宋國力十餘年的“天書奇談”,還了政治與社會環境一個清靜。

天聖元年開始,皇太後劉娥成了大宋王朝真正的統治者。雖然如此,劉娥也知道,自己出身卑微,大宋王朝又是士大夫為尊的大環境,因此她需要大力抬高母家的地位。

劉娥首先一而再地為自己的祖宗追加封贈——加到最後,曾祖父劉維嶽成了天平軍節度使兼侍中兼中書令兼尚書令,曾祖母宋氏最後封到安國太夫人;祖父劉延慶成了彰化軍節度使兼中書令兼許國公,祖母元氏封齊國太夫人;父親劉通成了開府儀同三司魏王,母親龐氏封晉國太夫人。

饒是如此,她仍然覺得底氣不足,早在真宗大中祥符年間的時候就曾經想跟右諫議大夫劉綜攀親戚,劉綜硬邦邦地回答:“我家沒人在宮裏。”劉娥隻得罷休。如今劉娥當了皇太後,想要為家族攀高的想法又再一次冒了出來。她派人將滿朝劉姓官員的家世都逐一調查,最後發現龍圖閣直學士劉燁家的族譜不但齊全而且家世顯赫,整整十二代祖宗都是出仕為官的。劉娥立即召見劉燁,主動向他套關係,說:“咱們都姓劉,把你的家譜給我看看,說不定我跟你還是親戚呢!”

劉燁是誰呀?他可是“宋朝的士大夫”,清高得很,根本沒有和當朝太後拉關係的興趣,連連搖頭,不願把家譜拿出來。誰知劉娥一心想攀親,根本不覺得麵子上有什麼下不來的,一個勁兒地湊上去問。劉燁實在不知道該怎麼應對了,心急之下隻得假裝突發急病,當場暈倒,這才在手忙腳亂中被抬著逃出了宮,事後堅決要求出京當地方官,劉娥隻得由他去,再不提認親一事。

認親不成,劉娥便專心栽培“哥哥”劉美的子侄親友。

劉美本人早在真宗大中祥符五年就已經去世了,真宗對他的死非常傷心,廢朝三日,並追贈他為太尉、昭德軍節度使,他早死的前妻宋氏為河內郡夫人。劉美的長子劉從德當時年僅十四歲,升為供備庫副使,次子劉從廣才剛出世也封了個內殿崇班。

真宗去世之後,劉娥待劉美的兒子女婿也如同待自己的親生孩子,百般照顧。

劉美的女婿馬季良,原本是個茶商,靠嶽父的蔭庇在真宗時入仕為官。這倒也罷了,偏偏劉娥敢想敢幹,非要讓他當史官。這可是個非才子不能入的地方,是一定要經過考試的。劉娥當然知道女婿的才學有幾升,馬季良才入考場,她就派內侍去賜食。太後有所賜,那是得要立即拜領開吃的,否則大不敬。幾位考官沒得辦法,商量之下隻好讓馬季良去大吃特吃,哥幾個自認倒黴,分頭幫這位考生答卷子。考官們答出來的卷子,水平哪有不高的道理!於是馬季良才名遠揚,不但進了史館,還一直幹到了龍圖閣直學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