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這個履曆表到陰氏的父親這裏卻卡了殼。因為她的父親是隋驃騎將軍、張掖太守、武賁中郎將、樓煩太守、左翊衛將軍……這一堆頭銜的後麵跟著同一個名字:陰世師。
與隋朝皇親老李家相比,陰世師雖然與隋皇室拉不上啥關係,卻比李氏對隋王朝更忠心耿耿。然而陰將軍除了率部與唐軍作戰之外,他在戰場外所采用的手段卻太貼切於他的姓氏了,這些手段最終將他推上了斷頭台。
隋大業十三年(617),李淵在晉陽舉兵叛隋,他事前便早已向不在太原的兒女們都發出了信息,如平陽公主等人都相繼離開了危險的居住地。然而就在奔往太原的時候,長子李建成卻將異母弟弟李智雲留在了河東。當唐軍舉事之後,年僅十四歲的李智雲不幸被捕,押至長安,隨即慘死在陰世師刀下。
雖然稱帝後後宮嬪妃又接連為李淵生育了十七個兒子,但李淵始終對李智雲的夭折難以釋懷。剛一稱帝,李淵便諡封這位“皇五子”為楚哀王,武德三年(620)又特旨將李世民的次子李寬過繼給李智雲。李寬不幸夭折後,李世民又於貞觀二年(628)再次為李智雲過繼了新的子嗣——不難看出,李世民與李智雲之間應該有相當的兄弟情誼。
陰世師與李家的仇到這裏還不算大得無法解開,更糟的事情隨後發生。
就在李淵起兵後不久,陰世師把中國人所能想得出的最陰損的一招使了出來:查出了李家五代祖宗的下葬之所,毫不含糊地把什麼“唐太祖”、“唐代祖”統統掘墳暴骨。
從此,陰世師與李淵父子們結下的仇,不但成了死結,而且還是灌了銅汁的死結。當然,陰將軍似乎也從來沒有想過要和李家化解仇怨,他打一開始就死心塌地拱護楊氏天下。然而老天不打算照顧他,挖墳也沒有破得了李氏的風水。掘墓的勾當幹下沒兩個月,唐軍就打到了長安城下。陰世師拒不投降(他也沒有投降的餘地),與隋朝刑部尚書衛文升、京兆郡丞滑儀一起死守長安。
然而長安的城牆隻給陰將軍多延了一個月的壽命。當年十一月,長安城破,陰世師被斬首示眾。
相比陰世師挖墳殺子的狠辣,李淵的報複顯得善良許多。陰世師雖然死了,他的女兒和幼子陰弘智卻沒有被斬草除根,隻是被沒為官奴而已。
大約就在這樣的情形下,少女陰氏由將軍的小姐淪落為婢女,被分配進了天策上將李世民的府邸。
武德五年,就在嫡妃長孫氏生下她的第二個嫡子、排行第四的李泰不久,天策上將府中的婢女陰氏為李世民生下了第五子李祐。
直到此時,陰氏的情形還可以用一般人的理解方式表達:就一般的情形來說,美麗的婢女無法回避主人的任何要求,而且往往也隻是主人的玩物而已,即使生下兒女也隻不過是副產品,不可能為她帶來任何名分利益,更何況陰氏還是陰世師的女兒,她的身上承載了太多的恩怨情仇。李祐的誕生,甚至很可能會被認為是男方強勢報複的產物。
然而,當李世民成為大唐皇帝之後,他給予陰氏的名分,卻從根本上推翻了旁人所有陰暗的揣測:陰氏,陰世師的女兒,成為“四夫人”中的德妃。
李世民,陰氏,橫亙在他們之間的家族死仇,最後卻怎樣成就了他們之間的愛情故事?曾有過怎樣的激烈碰撞?這永遠都將是一個謎。後人可以有足夠的遐想,卻永遠也無法還原全部的曆史。
麵對男女感情的李世民,似乎也一如他麵對生死戰場一樣充滿激情,無所畏懼,我行我素。
天策上將府的月光下,長孫氏美麗的眼睛透過丈夫的身影,都看到了什麼,她該在想些什麼……
無論作為一個女人的長孫氏心裏有過多少百轉千回,作為秦王妃的長孫氏都寬厚地接納了丈夫給她帶來的那個越來越大的家庭,對這個家庭中所有的成員,她都給予了包容和愛護。李世民的第六個女兒(後封豫章公主,生於唐高祖武德年間)出生不久母親就離開了人世,這位姬妾沒有留下姓氏封號,地位非常卑賤,但在她棄世之後,出身高貴的秦王妃長孫氏卻毫不猶豫地抱起了哇哇啼哭的小女孩,親自將她撫養長大,並從此“視若己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