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亂世中的幸運兒(1)(3 / 3)

袁紹曾經是曹操的上司,在董卓之亂後他更趁亂而起,手裏控製住了當時中國最大最強的軍力。但是後來天降良機給曹操,使得曹操坐飛機般直升東漢王朝丞相,並“挾天子以令諸侯”。

自打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世上隻能有一個老大的觀念已經深入人心,這樣一來,袁紹便與曹操不共戴天,互相叫罵之後,定要一較高下。

袁紹與曹操都知道此戰關係重大,因此都做了大量的準備。

光看表麵,兵強馬壯人才濟濟的是袁氏軍團。但是表麵的強盛之下,卻是內部的人心渙散。不但是部下人心渙散,就連袁紹先生自己,也不能心無旁騖地專注正事。

問題的症結,就在於袁紹愛得緊的那位續弦劉夫人。

袁紹先生有三個成年的兒子,老大袁譚老二袁熙都是元配所生,續弦劉氏則為他生了老三袁尚。

雖然鹿死誰手還沒出結果,但是光看形勢,所有的人都會把寶押在袁紹這邊。劉夫人眼看老公將要成就大業,想讓自己的寶貝兒子接班的心就更加的旺盛,決定要早作安排。於是就天天在老公麵前唧唧歪歪,想要老公把前妻的兒子們掃地出門,讓自己的兒子當未來的大將軍。

袁紹先生雖然相貌堂堂,比曹操要帥氣得多,卻是中看不中吃的貨。很快就被劉夫人的迷魂湯灌暈了頭,下令老大袁譚離開袁家軍的總部鄴城,外放去青州(山東臨淄)當都督,這就是擺明了疏遠嫡子啦,於是多年來早已集結在嫡長子身邊奉他為未來主人的部將們都對前景忐忑不安。

高參沮授見勢不妙,趕緊進諫:“世稱一兔走衢,萬人逐之,一人獲之,貪者悉止,分定故也。且年均以賢,德均則卜,古之製也。願上惟先代成敗之戒,下思逐兔分定之義。”袁紹的腦子裏裝的全是劉夫人的枕頭風,沮授說的話他壓根兒就聽不進去,直著脖子說胡話道:“我是想讓四個子侄各治一州,觀察他們的才能罷啦!”既然話說出了口,他又接著下令,老二袁熙去幽州(北京),外甥高幹去並州。輪到小兒子袁尚,袁紹卻將他留在了身邊——鄴城諸將和青州幽州並州立即都炸了鍋。

沮授看見袁紹如此安排,不禁長歎:“大災禍將要因袁紹這一個錯誤念頭而發生啦。”

公元200年,袁紹與曹操終於開戰。由於勸諫嫡庶之事,袁紹對謀臣沮授心懷不滿,劉夫人更對他恨得牙齒發癢,於是,沮授在戰事中的正確主張都被袁紹丟在一邊不予理睬。

很快,在官渡大戰中,早已內耗離心的袁家軍便輸得一敗塗地。袁紹對自己竟然輸給小曹,憤懣無比,很快就大病不起,過了一年多些就死了。

袁紹一死,劉夫人便先忙不迭地讓自己的寶貝兒子袁尚登上老公的位置。

一個名不正言不順的繼室幼子,怎麼可能指揮得動自擁重兵的嫡兄?於是袁家兄弟內訌,不過一年時間,袁紹辛苦打下的偌大江山(河北、山東、山西)便拱手奉送了曹操。袁譚死於戰役,袁熙、袁尚則遇人不淑,被老朋友遼東郡長公孫康砍了頭,成為他送曹操的一份禮物。

結壞一頭親,坑害三代人。娶妻不慎與嫁夫有誤,都一樣足以令人捶胸頓足、痛不欲生。

因為老婆沒氣量而倒台送命的,還有董卓女婿牛輔的部將(都尉)李□、郭汜。當初董卓牛輔翁婿先後被殺,涼州兵團孤注一擲反攻長安成功,還活捉了獻帝劉協——若是李郭二人團結一致一直這麼幹下去,沒準還真能闖下個大大的萬兒來。

可惜,郭汜的老婆嚴重不上道。

本來,李□和郭汜同生共死打了幾大仗之後,已是割頭換頸的交情,自然彼此引為知己,常常互設酒宴。這其中大約李□家的廚子特別出色,於是李□設宴的次數就特別多。吃吃喝喝之後便不免有些餘興節目,郭汜便時常留宿李家。

郭汜之妻於是醋意大發,恨老公跟李家的侍婢家伎勾搭,成天就想著怎麼離間李郭二人的關係。

有一次,李□好意送些家中的好菜給郭汜品嚐,郭汜舉起筷子正要大快朵頤,其妻卻道:“這食物是別人送來的,可不一定靠得住。”又故意指著調料豆豉說:“瞧這奇形怪狀的是什麼東西,一定是下在菜裏不曾化開的毒藥!常言道雙雄不能並立,我就說嘛,將軍你也太相信你那狐朋狗友李□了!”

那年頭的豆豉看來是比較少見的稀罕物,郭汜果然上了老婆的當,從此對李□戒備萬般。當李□再次請他赴宴,他不但拒絕留宿,還上趕著回家“避難”。由於老婆曾經“揭露”李□“下毒”的真相,郭汜回到家還不安心,總覺得酒宴裏頭有鬼,坐臥不寧。為了確保萬無一失,他居然弄了一杯糞清喝進肚裏,上吐下瀉了一番方才放心,不但不嫌那糞汁惡臭,反而認為自己死裏逃生,可喜可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