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事出有因的。要知文人相輕,自古皆然,文藝界熱衷內耗不是我們這個時代的專利品,原來正當米氏沉迷在對陵墓的設計中時,另外幾位也不算小的藝術家感到自己的權威地位受到了威脅,經過密議,向教皇上了一本,說是在活著的時候就建築陵墓對教皇命運不利。建議把財力精力用去重修聖·彼得教堂,這才功德無量,消災免禍。三說兩說,教皇被說服,改變了主意。把米氏發揮特長的機會毀滅了。
米開朗琪羅在這時還要去和教皇爭辯,不是找沒趣麼?果然,連教皇都沒見到就叫教皇的保鏢把他給轟出來了。這不僅使他的藝術創造化為泡影,而且經濟上也破了產,因為他買的石頭和從翡冷翠召來的工人錢教皇都還沒付而且也不會再付了。米開朗琪羅來了藝術家的脾氣,一怒之下離開了羅馬,回到翡冷翠去。
教皇知道後非常憤怒,派人去追他,他還竟敢違命不回,教皇就下聖諭叫翡冷翠大公把米氏送回來,大公無可奈何地對米開朗琪羅說:“你敢跟教皇發脾氣,這可是連法蘭西國王都不敢幹的事,我不能因為你得罪教皇,你趁早回羅馬去請罪,那我還可以替你寫封求情信,請教皇從寬處理。”
米開朗琪羅想逃往土耳其,沒去成,想在翡冷翠躲著,躲不住,藝術家的脾氣拗不過教皇的權勢,最後還是得老老實實硬著頭皮去見教皇請罪。翡冷翠大公特意派了一位主教跟他一塊去為他求情。到了那兒,求情的主教還沒說幾句話就被教皇一頓亂拳打出來了。教皇命令米氏給自己在鮑洛尼城造個銅像,管製考察,以觀後效。
米開朗琪羅搞的是石雕,從來不知道銅像是怎麼個造法,隻得從頭學起,幹了兩年多,健康受了極大損害,總算把銅像造出來了。可沒多久教皇的敵人又攻占了這個小城,把這銅像砸破改鑄成大炮,米開朗琪羅被教皇帶回了羅馬。
米氏離開羅馬這些年,他的那些同行冤家完全成了藝壇當權派。消停了幾年,看他又回來了,又感到了威脅。便再想方設法治他。他們認為真正要打垮米氏的辦法不是擠走他,最好是在藝術上使他出醜,從精神上打垮他。這時正建造好專為教皇用的新西施庭教堂,建得格外高大,長40米,寬13米,穹形屋頂有800平方米的麵積,同行們知道米氏對畫畫比澆鑄銅像還外行。而這時拉斐爾在教廷畫的壁畫已經都完工。而且有了登峰造極的定論。他們就向教皇建議,叫米開朗琪羅到西施庭教堂那800平方米的大屋頂上去畫屋頂畫。要以拉斐爾之長勝米開朗琪羅之短,這確是製服米氏的絕招。教皇本來對米氏的一肚子氣還沒消,一聽這建議,馬上首肯,立即下令叫米開朗琪羅爬到屋頂上去幹這個工作,米開朗琪羅這回告了饒,向教皇辭謝說:“這不是我的本事,我絕對不會成功的。”他甚至心服口服地向教皇推薦拉斐爾來接這個任務。可教皇下令說:“隻能照辦,不許推脫!”
盡管是天下第一的大師,盡管是空前絕後的巨人,他既沒再發表聲明,也沒有進行抵製,忍氣吞聲爬上腳手架仰麵朝天畫那屋頂畫去了。
米開朗琪羅在那腳手架上仰麵朝天地整整畫了5年。這個既不懂壁畫又鄙視壁畫的人用生命和意誌創造了奇跡,給世界留下了這麼一片光芒四射,美不勝收,絕無僅有,空前絕後的彩色豐碑。
米開朗琪羅把這800平方米的麵積分成了三部分,中間拱頂部最大的部分,他畫了聖經中有關創世紀的主要故事,就是我們從各種畫刊複製件中常見的《神分明暗》、《創造亞當》、《伊甸園》等9幅名畫。每幅都獨立成章,合起來又成為一個整體。第二部分是頂篷左右有8個三角型的穹窿。他畫了基督的家史。第三部分是周邊的三角形空位上畫了各種寓言者和女巫。整個屋頂畫了434個人物,成百個故事。人物和故事,不同題材都用花卉圖案分隔開。雖然畫的是宗教內容,但絕沒有超塵離世之感,人物的形象,環境的鋪陳全是現實世界寫真,即使今天的人看,也不覺得那天上人間和我們有多少距離。
5年時間,這是按天體運行的周期來說的,對米開朗琪羅個人來說可絕不是生命的幾分之一,這5年簡直可以說是用了他整個生命的絕大部分,他從畫架上下來後眼睛已經不能像正常人那樣平視了,哪怕看一封信他也要舉到頭頂上仰起頭來向上看才能看得清楚,他自己曾寫過一首詩描寫他那非人的工作狀態:
我的胡子向著天
我的頭顱彎向肩
胸部像梟鳥外腆
畫筆上滴下顏色把我臉塗
成花花綠綠的圖案
腰縮向肚腹
屁股變成秤砣
兩眼昏花,視力猛減
以手帶目,步履艱難
前身拉長,後背縮短
全身像一支弓被繃緊了弦
……
看過西施庭這片輝煌屋頂的人,會相信他這裏並沒有誇張。我仰頭望著那些巨大的畫幅,不一會兒就要低下頭緩解一下脖子的酸痛。導遊小姐歎口氣說:“我們看一會兒都這麼難受,他要在上邊畫5年呢!”
麵對著這人類的奇跡,我完全被震昏了。我常為自己經過的創作逆境而遺憾,也為朋友們遭遇到的逆境而不平。而像這樣在被淩辱被折磨的環境中用自己不熟悉的技藝,以多少個日夜創造出的藝術瑰寶,我不僅沒見過,實在是連想也沒敢想過,這不隻是藝術的成就,也不僅是個人奮鬥的奇跡,這是人類生命之火燃燒的光芒,是人與命運殊死決鬥並終於取得勝利的凱歌。
別因為他是藝術家便忽略了他更重要的品質吧。
米開郎琪羅是英雄,是無畏的英雄,是敢和自己和命運決一勝負的英雄。這並不比在衝殺聲拚出性命容易,要在那種非人的折磨下時時保持創造者的自信心境,不斷迸發創造的火花,要在最嚴酷的束縛下保持內心的最大自由,在最難堪的屈辱中保持最高的自尊,這容不得一點猶豫,容不得一點氣餒。虛偽和矯情毫無用武之地。隻有鐵一樣的意誌,鐵一樣的信念才能把世俗的壓迫踩在腳下,讓生命之花開得這麼燦爛。
我們學不來米開朗琪羅的藝術天分,但要學他這份品性。
四
從西施庭教堂的邊門出來,就到了聖·彼得教堂左側一個夾道中,出夾道就是聖·彼得教堂的正門,也就是整個廣場的正中間的位置了。昨天我們在聖·彼得教堂外邊已對它的前景和整個輪廓作了番欣賞,這次便直接進到了教堂裏邊去。
聖·彼得教堂之宏大,僅在外邊還感受不深。有些建築是在外邊看起來很壯麗,進到裏邊便不那麼驚人了。聖·彼得教堂卻相反,進去後反而比在外邊觀看顯得更加寬廣高大。您可以設想一下,站在跨徑41.6米寬的大圓頂底下仰頭往上看那137.8米高處,被彩色玻璃染成玫瑰色的陽光照耀得似真似幻的金色穹頂和似隱似現的十字架上的耶穌受難像那種感覺。腳下就是爭論了數十年沒有結果,後來在米開朗琪羅手中完成的十字形的大殿。這十字橫豎各長140米,27.5米寬,46.2米高。在這麼大的空間裏從上至下,前後左右全被精美的雕塑、描金的彩畫填滿,人站在裏邊就像一隻螞蟻掉進一口鏤金嵌銀、玲瓏剔透的多寶櫥中。但這是多麼巨大的一個多寶櫥啊。不說各個龕中有名有姓的先知和教皇的塑像,隻圓穹四周和屋隅角落那數不清的裝飾性天使塑像,每個都比真人大許多。進門左側頭一廂龕內就是米開朗琪羅那尊有名的《哀掉耶穌》青銅雕塑。聖母瑪麗亞低頭抱著從十字架解下來已經失去知覺的耶穌。母親無告的悲痛和獻身者那超脫的境界從兩個人的姿態和麵部上表露得細致準確,含蓄深沉,看過後使你再也邁不動腿,忍不住要擦眼睛。這些塑像,這些彩畫,互相輝映,互相配合,使整個殿堂渾然一體,細細觀察,繪畫的每一根線條,每一筆勾繪,雕塑的每一條衣褶,每一根須發,無一不精益求精,一絲不苟。絕沒一點敷衍,絕沒一絲馬虎。
走出聖·彼得教堂後。我很久不能平靜。我覺得一下明白了許多,成熟了許多,我想先冷靜下來,準備再去威尼斯,翡冷翠,準備更用功地去讀這本形象的大書,領悟更多點人生和藝術的真諦。
坦白的說,這麼宏偉又這麼精致的建築物我從沒見過,我突然明白了一個早就應該明白,而實際上現在才具體感受到的真理,那就是我們有曲阜孔廟,北京故宮,蘇州園林等等世界獨一無二的古代建築,這是我們對人類文明的偉大貢獻。我們應該為此驕傲,但不必因此就覺得天下第一,這個世界上是各民族勞動人民共同創造的,人家也有人家的偉大貢獻,也有人家的“世界第一”。風格各有不同,但不能分上下高低。可以互相學習、借鑒,但誰也不能代替誰。世界是全世界人民共同創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