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先生關於嶽老三的描寫,不知道是出於有意還是出於巧合,總之嶽老三特別像條鱷魚。鱷魚長得奇醜,頭大眼睛小,皮厚,粗糙,前肢粗壯,後肢瘦小。回顧一下嶽老三的特點之一,不難發現,他長得就很像一條鱷魚。嶽老三使用的武器,簡直就是按照鱷魚的標準配套的。鱷魚攻擊敵人用的工具,是長長的大嘴、鋒利的牙齒,還有尾巴。嶽老三右手握一把短柄長口的奇形剪刀,剪口盡是鋸齒,宛然是一隻鱷魚的嘴巴,左手拿著一條鋸齒軟鞭,成鱷魚尾巴之形。現代的鱷魚,是古代恐龍的近親,屬於比較原始的物種,嶽老三的思維顯然還沒進化到正常人的水平。閱讀《天龍八部》明顯感覺到,他的思維單純得讓人難以理解,以至於經常受段譽蠱惑。但是,鱷魚有它狡黠而邪惡的地方,民間有一種說法,“不要相信鱷魚的眼淚”,嶽老三想收段譽做徒弟,苦苦央求,態度誠懇,但這個徒弟最好別做,做了危險!

朱建軍老師在講到鱷魚這個動物意象時,特別強調,鱷魚最大的特點是強烈的攻擊性,而它的攻擊性跟一般的攻擊性有挺大區別。一般的攻擊性是仇恨引起的,鱷魚不是,鱷魚的攻擊,隻是一種貪婪的吞噬和不滿足的欲望的直接表達。說得形象一點,成年人的攻擊是由於仇恨,那麼鱷魚的攻擊則是孩子氣的。孩子怒了隻是因為沒吃飽,似乎永遠吃不夠,但隻要給他吃的,就會暫時變乖。嶽老三的攻擊性極強,但顯然很孩子氣,他殺人如麻,但他殺這個人,並不是因為他對此人有強烈的仇恨,而隻是出於一時不滿意,暴怒之下就“哢嚓”把別人脖子扭斷,或扔兩塊石頭,登時把人砸死。

嶽老三簡直是活生生一條鱷魚,因此,從性格特點上說,與其叫他“南海鱷神”,倒不如改叫“南海鱷魚”。這條鱷魚,從心理年齡上說,還是非常孩子氣的,因此小說中的另外一個細節,嶽老三在木姑娘麵前,拉開褲子便撒尿,也就不難理解了。一個心理上不成熟的小孩子,隨便在別人麵前撒尿是件很平常的事,但是,如果一個成年人還保留了這種習慣,就大大的不妥。這也是很多性變態的發病原因,實際年齡已經成熟,但心理年齡還停留在幼兒階段。有的人三四十歲還隨便就在別人麵前尿尿,當眾玩自己的小雞雞,或故意讓別人看自己的陰莖,這都是因為保留了幼兒的行為習慣,隨著年齡的增長,沒能建立起對這種行為的羞恥感。心理學家鍾友彬前輩有對這種心理問題的專門研究,其自創的認識領悟療法,對這種問題的治療,有很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