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因為壽高,晚年時期他的近侍、太監們背後就稱他為“老佛爺”、“老爺子”,但大臣們則不會這樣稱呼。據野史記載:紀曉嵐曾在背後稱乾隆為“老頭子”,恰被乾隆聽見,欲加治罪。紀曉嵐機智解釋使乾隆轉怒為喜。從那時起“老佛爺”正式成為半公開的稱呼,是皇帝專屬的別稱。
到同治年間,中國最後一位無冕女皇垂簾聽政,她十分羨慕“老佛爺”這個稱呼,絞盡腦汁終於在光緒年間,使宮中及朝廷開始以“老佛爺”尊稱她。從此“老佛爺”就成了皇太後的代名詞。
如果清廷能一直延續下去,也許還會有更多的“老佛爺”出現,但遺憾的是,在慈禧太後逝世後,她的侄女隆裕皇太後在宣統三年十二月戊午(1912年2月12日),以太後名義頒布《宣統帝退位詔書》,結束清朝自1636年以來共二百七十六年的統治。“老佛爺”之稱從此絕跡。
然而在另一個奇妙的、令人費解的異度空間裏,“老佛爺”卻再次隆重登場了。
嘉慶四年正月,紫禁城裏各處都在歡天喜地慶賀新春。唯有寧壽宮中,隻餘孤孤單單的太上皇乾隆一人,連個侍候的宮人都沒有。乾隆帝大睜著雙眼瞪著床頂,回想著自己即將逝去的一生。
他不是沒發現,顒琰這幾年來已經越來越不耐煩他訓政了。年輕的皇帝急於親政,急於擁有自己的勢力,這些他都懂。但是手握權柄一生的乾隆實在不願放開這美好的權利,他不停的催眠自己:“自己隻是擔心顒琰還年輕,是在幫他把關,以免耽誤我大清王朝,等到顒琰足夠成熟的時候一定會讓他親政的。”於是,太上皇老佛爺繼續心安理得的訓政。
然而嘉慶認為自己受夠了。他登基時就已經37歲了,而皇阿瑪卻是25歲即位。更早的聖祖8歲就登基為帝,他的皇阿瑪則更早,是6歲。這些大行皇帝中,隻有自己的皇瑪法是45歲才成為皇帝,而他也是在位時間最短的一個。難道皇阿瑪還沒有看出來,越早登基的皇帝就越有崇高的政績嗎?他自己已經做了60年皇帝了,已經和聖祖爺比了肩,為什麼還有死死攥著屬於自己的皇權不放?嘉慶臉上閃過一絲狠絕,皇阿瑪,您放心,兒臣一定會治理好我大清江山的,您就放心的走了吧!
太上皇老佛爺開始加速衰老,他的身體機能退化的比之前十年加在一起還要快,直到嘉慶三年底,他已經臥床不起了。而他孝順的兒子也開始露出本來的麵目,在無數個侍疾的日日夜夜,每當他以為自己陷入沉睡時便會毫無顧忌的詛咒著活了太久擋了他的路的皇阿瑪,太上皇老佛爺的心沉到了深不見底的深淵。
這就是自己看好的兒子嗎?太上皇老佛爺的內心不願承認自己選擇繼承人的眼光如此不堪,但他更不願栽在兒子的手上,他還想一搏。他拿出密令,調動了自乾隆三十年以後就塵封著的,他皇阿瑪傳下來的粘杆處,想要查看一下他還活著的兒子裏可有誰能與嘉慶一爭長短。然而,沒有人可以。事實上,現在還活著的兒子算上嘉慶一共也隻剩4個了。乾隆老佛爺恍恍惚惚想起他曾經有個17個兒子,比他皇阿瑪要多的多的,除掉早夭的也該有10個,怎麼會落到今天無人可選的地步呢?哪些孩子都是怎麼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