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節 讓孩子在玩中學(1 / 1)

許多家長不允許孩子玩耍,認為玩耍會浪費時間,耽誤孩子學習。其實,這是家長對玩耍的一種偏見。

孩子一生下來,就開始通過玩來了解世界。玩不僅有助於拓展孩子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還可以培養他們堅強的毅力和互助精神,增加他們人交往的機會,以及學會理解他人、控製自己的本領。

剝奪孩子玩的權利,對孩子的成長是不利的。

一個爸爸終於傲到了周末,可以輕鬆一下了,早上起來便打開了電腦,想好好地放鬆一下。沒想到一個網頁還沒看完,6歲的小兒子便來纏著他要出去放風箏。王先生靈機一動,隨手從桌上拿起一本舊雜誌,把那頁彩色的中國地圖撕了下來,然後把它撕成不規則的幾片,對兒子說:“如果你能把這些碎片重新拚好,並且不出差錯,爸爸就帶你出去玩。”

兒子一聽,乖乖地捧著那一捧碎片跑了出去。王先生心想,這下夠兒子忙一天的了,自己終於可以安心地休息了。沒想到還不到20分鍾,便聽見兒子在他的小房間裏大聲地喊了起來:“爸爸,我拚好了,你快來看啊。”

王先生跑到兒子房間一看,地板上果然是一幅完完整整的中國地圖。

“你是怎麼拚的?”王先生難以置信地問道。

兒子非常驕傲地回答:“這張圖的背麵是一個人的臉,我想把那張人臉拚對了,地圖就會是對的了。所以我就先拚了那個人,然後又把紙片翻了過來。”

王先生欣喜地抱起了兒子:“沒錯,我的好兒子,你在玩中能開動腦筋。真是不簡單啊!走,爸爸陪你去放風箏!”

這個小男孩想和爸爸玩,卻得到了爸爸這樣的敷衍。還好,他簡簡單單、毫無怨言地應對爸爸的不理睬,根本沒把它當成是難題,而後問題很快就順利解決了,孩子終於信心十足地以自己的方式交上了滿意的答卷。而爸爸卻認為用此方法可以難住孩子,所以這才出乎這位父親的意料之外。

孩子用玩的方法與態度,就把問題給解決了。而在孩子看來,他並沒把這大人的難題當成負擔,就是因為玩是孩子的天性。

在孩提時代,孩子都具有主動學習的行為,隻是他們的學習方式迥異於成人,他們學習的外在表現形式就是“玩”,就是以“玩”的方式去探索周圍的環境與世界的,並從中獲取他們需要的所有信息。玩為孩子提供了豐富的學習內容和探索發現的機會,對孩子來說,玩耍和學習不能分開,孩子在玩的過程中,通過用眼看、用耳聽、動手做、動腦想來學習的。

而家長如果不放手讓孩子去玩,就會在無意間使孩子失去了很多主動探索的機會。一些家長對孩子的這種獨特的認識世界的方式,不僅不讚同,還強烈反對,認為孩子的玩和學習是互不相關的兩回事,玩僅僅是浪費時間,是毫無意義與價值的事,孩子在玩的時候學不到有用的知識。家長的這種認識和態度,說明他們並不了解孩子的這樣一種學習方式和過程,這就極大地影響了孩子認識世界與智力發展的水平。

對於現在的孩子來說,有許多種獲取知識與信息的方式和渠道。不再像從前那樣,隻單純地從書本中、課堂中獲得,而是生活中到處都蘊藏著寶藏,孩子的眼睛和心最善於發現新的世界。

作為家長,一定要意識到這一點,不要認為孩子是貪玩,是浪費時間,不好好學習,而恰恰是這種方式,使孩子在輕鬆、愉快的玩耍中,更加紮實地學到書本上所沒有的常識和見解,拓寬他們的視野和眼界,陶冶他們的性情和心靈。

千萬不要把玩和學習對立起來,應讓孩子邊玩邊學習。聰明的家長,應當引導孩子玩學結合,這樣才能玩出名堂來。

§§第八章 家長有求必應,孩子得寸進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