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節 讓孩子為自己的錯誤買單(2 / 2)

婉琳去學校上課時忘了帶作業,老師無數次要求同學們按時交作業。婉琳給媽媽打電話,讓媽媽把作業送到學校。媽媽說:“我不能去送,你最好自己回來拿。”婉琳開始感到很失望,警告媽媽說,學校老師可能會說媽媽對子女不負責任。但婉琳媽媽這時對自己的責任問題並不感興趣,她所感興趣的是教婉琳從親身經曆中獲得責任感,學會對自己負責,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婉琳有點惱火,覺得媽媽一點也不通情達理,居然在危急關頭讓自己走回家拿作業,這樣準會耽誤課程,老師會生氣的。但媽媽不後退,堅持讓婉琳回家取作業。媽媽把作業放在門口,然後自己開始打掃房間。婉琳回到家裏想和媽媽吵一架,想使媽媽知道她很惱火,然後希望媽媽能開車送她回學校,不料媽媽根本不理會她的挑釁,隻若無其事地說:“寶貝,我忙著呢,你現在先回學校,交上作業,我們以後再討論這件事。”

放學後,婉琳已不在氣頭上,向媽媽訴說,說自己在同學和老師麵前感到很窘,因為媽媽不去送作業,她還得回來拿。

婉琳:“我忘了帶作業,你又不肯送去,我想是你不把我當回事。”

媽媽:“孩子,讓我們來看一看,你為什麼忘了帶作業?”

婉琳:“我慌慌張張地趕校車,就忘了。”

媽媽:“你忘了帶作業感覺不是太好,對嗎?那麼你從今天的事情學到了什麼?”

婉琳:“我想下次我會把作業事先放到書包裏。”

媽媽:“還有沒有別的辦法?”

婉琳想了想說:“我可以在鬧鍾一響時就起床,不至於那麼緊張。”

讓孩子承擔錯誤的後果,並抓住機遇教育孩子,讓孩子改掉壞習慣。

在現實生活中,家長們往往對孩子空談道德、法律、準則,但是效果卻不近如人意,相反,如果孩子自己從自身的行為中接受了經驗教訓,認識就會有所改變,讓孩子承擔起後果,這是讓孩子形成習慣性地自主的思考問題做出正確決定的關鍵。

孩子一旦做錯了事,家長常常采用嚴厲處罰的方式,其實這種做法並不可取。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在孩子了錯事之後,讓他從錯事的後果中受到一定的懲罰,從中吸取教訓,以後就不會再犯這樣的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