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家長要善於和孩子溝通,進行平等的交流,引導孩子把藏在心中的問題倒出來,讓孩子得到釋放。
羽荷轉入新的學校,來到新的班級,麵對眾多的陌生同學,她覺得無話可說。整個人像突然掉進了冰窖,什麼問題都講不出來。更為可怕的是,前幾天老師提問時偏偏抓住她不放,一連問了她好幾個問題。可惜的是,由於緊張,她的思維反應不過來,在眾目睽睽之下,她恨不得找個地洞鑽進去。
回到家以後,小狗田田飛快地朝她跑過來,還在氣頭上的她一腳把門踢開,然後一頭紮進房間,無論爸媽怎麼在外麵叫,她就是不開門。第二天早晨,她又在鬱悶中朝學校走去。
就這樣一個學期過後,羽荷徹底地變成了一個封閉的人。她從不把自己的真實想法告訴任何人,哪怕是最親近的家長。家長覺察到孩子的問題後也沒有深究,以為孩子長大了。終於有一天,她被這樣的壓抑徹底擊潰,哭笑著從教室裏衝了出去。
後來經醫生診斷為:嚴重精神障礙,已無自製能力。
案例中羽荷對新環境不適應,但又缺乏溝通渠道,造成了她的精神障礙。如果她的家長及時有效地與她進行溝通,可能就能把問題扼殺在萌芽狀態,可惜的是家長發現了問題,但沒有深究,沒有嚐試去化解孩子心中的問題,造成了悲劇。
火岩原來也是個沉默寡言的男孩子,平常不大喜歡和同學們來往。每次受到挫折時,火岩都會把這些東西關到自己心裏,從不會顯露給外人哪怕是一絲一毫的痕跡,他害怕自己的這些想法會遭到同學們的恥笑,會讓自己從此失去很多朋友。然而讓他沒有料到的是,他這種收藏問題的做法使自己非但沒有得到更多的朋友,反而將自己推進了一個萬劫不複的境地,他在裏麵拚命掙紮卻始終逃不出這個讓他“恨之入骨”的怪圈。
一次數學課上,當他費勁地在黑板上寫出一道題的答案時,聽到了同學們竊竊的笑聲,他麵紅耳赤,心有餘悸地回到座位上,如坐針氈般地上完了這節課。休息時,他的好友過來詢問,想幫他理順一下思路,然而可惜的是,他多日的“積澱”忽然爆發,他沒有理會朋友,而是啜泣著離開了教室。第二天,他發現昔日那個相當要好的朋友已和他形同陌路。他從此一蹶不振,直到有一天,家長發現問題,帶他出去旅遊了一次,在家長的“陷阱”中,他終於“喊出”了自己的心聲,他把自己的苦惱、煩悶,一股腦兒地全部倒給了自己的家長。打那以後,他的情緒才有所好轉,不再像以前那般自閉和鬱悶了。
孩子略顯稚嫩的心靈難以承受太多的煩惱,當他不堪重負時,就要敞開心扉,向家長、朋友說出自己的心聲,這樣才能讓他疲憊的心得以放鬆,並重新煥發活力。
家長要仔細觀察,從孩子對周邊事物的反應中去了解和探測孩子的心理問題,積極采取措施化解孩子心中的問題,不要讓問題在孩子的心中生根發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