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時代不同了,家長們不要以己推人(1 / 1)

社會的快速發展使得代際的差異越來越大,家長與孩子間不可避免地出現了代溝。很多家長一張嘴就是:我那個時候怎麼樣怎麼樣。孩子聽了非常反感:“你們小時候是什麼時代,老古董!”時代發展得越快,代溝問題就越突出。現在的行情是:年齡相差七八歲,就可能出現“代溝”。

在思想觀念上,青少年比較開放,喜歡追求新事物,易於接納新觀念,但穩定性較差,易變且多變;而家長則較為保守,講求實際,不喜歡追求時髦,傾向於保持傳統;青少年會突破傳統習慣,靈活性強,喜歡按自己的意願行事,敢於嚐試、勇於冒險,往往衝動而急躁;而家長做事則謹慎、沉穩,講求踏實、注重質量、不願冒險,不喜歡做沒有把握的事。由於這些差異,親子之間的心理距離以致“代溝”就形成了。

代溝就是兩代人之間因年齡、價值觀念、思維方式、行為習慣、興趣愛好等方麵的不同而在認識和行為上產生的差異、摩擦或衝突,也是指由於兩代人彼此間意見不一致從而在心理上產生相互排斥的現象。在現實中,“代溝”已經是一種很普遍的社會現象,他們把家長給予的愛誤解為束縛,把家長的教誨說成是嘮叨,把家長的管教看做是對自己的侵犯,青少年的這種想法和做法讓很多家長感到迷惑和不解,於是出現了代溝。

因“代溝”而產生的衝突會削弱家長的教育力度,甚至會使得教育的成效走向負麵。

小區裏最近出了件熱鬧事,電視台跑到燕子的家裏去采訪了。原來燕子和家長鬧得很僵,成了親子溝通節目尋找的典型。在麵對電視台的記者時,燕子說,家長要求自己整天除了學習還是學習,跟自己說話的時候就隻有吃飯、穿衣、學習這三樣話題,家長關心的隻有自己餓不餓、冷不冷,從來沒有問過自己累不累。至於自己有什麼心事,家長更是連想都沒想過,自己真是煩透了。

事實上,燕子是一個品學兼優、在班級名列前茅的好學生,家境也十分不錯,但就是這樣一個在外人眼中無可挑剔的家庭,實際的氣氛已經達到“冰點”。“別看我表麵上什麼也不缺,但我真正想要的家長卻不給我,因為他們根本不知道我需要什麼,他們不屑於了解。”而燕子的家長又有另一番說辭,“孩子整天都是什麼‘粉絲’、‘玉米’的,光聽著就犯暈,哪知道這些孩子都在想些什麼!”燕子的母親在麵對記者的時候如此回答。

很多家長都認為孩子不理解家長的良苦用心,聽不進勸解,最終導致雙方缺乏共同語言。其實,代溝的確是由兩代人共同造成的,家長與孩子之間的相互不理解是產生“代溝”的主要原因。“代溝”的成因並非如家長所分析的那樣——問題全出在孩子身上,家長也要負一半的責任。大多數家長都有這樣的共同的想法:孩子是自己生的,做的一切自然都是為了孩子好,在各方麵的經驗也比孩子多,所以孩子要無條件地聽自己的話。但家長從來沒反省,自己的話孩子會不會聽?自己的話是不是還適合在這個時代的孩子聽?

調查顯示,家長不能和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家長和孩子之間存在著代溝,家長對孩子追星、看電視、玩電腦遊戲等很多事情都不能接受和理解。想要和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家長一定要緊跟潮流,減少和孩子的代溝,家長在日常生活中要多觀察了解孩子,經常和孩子談論一些他比較感興趣的話題,這樣家長和孩子才能更好地產生共鳴,才能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

雨弘正在讀初中二年級,他每次考試總是第一名,樂於助人、刻苦學習,每次都被同學們選為“三好學生”。

一次家長會上,老師讓雨弘的媽媽介紹教子經驗。提到對雨弘的教育,媽媽感慨萬千:“雨弘能夠這麼優秀,是因為我和他爸爸從小就非常注重用科學的方式教育他,更重要的是我們和雨弘從小就建立了良好的親子關係。”

看到大家不解的目光,媽媽繼續說下去:“家長要做到緊跟潮流,和孩子之間不要有代溝,這一點我們做到了。我經常和雨弘談論他喜歡的明星,他愛聽的歌曲,他喜歡看的電影,等等。對雨弘而言,我是他無話不談的好朋友,如果家長能夠做到這一點,家庭教育中出現的很多難題就能迎刃而解,對孩子的成長也非常有好處。”

原來,從雨弘小時候起,爸爸媽媽就采取科學的方式教育他,非常尊重他、理解他,注重和他建立良好的關係。隨著雨弘漸漸長大,爸爸媽媽開始涉獵雨弘比較感興趣的文體項目,以便加強和他的交流。結果,雨弘不僅得到了爸爸媽媽的理解和尊重,而且他也理解了爸爸媽媽工作的艱辛和生活的壓力,因此他一直在努力做一個好孩子。

代溝是家長和孩子之間最棘手的問題,究其原因在於家長不了解孩子,跟不上時代的步伐。

既然天塹可以變通途,代溝當然也能變“代橋”。為了讓孩子早日成才,家長也要緊跟潮流,減少和孩子之間的代溝,這樣家長才能深入孩子內心,為更好地教育孩子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