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起這類戰鬥有兩個前提條件:一是要有相當大的取勝把握;二是即使失敗了,損失也不會太大。這種隻能在限定的條件下進行的、目標有限的戰爭,當然是不能和那些由於精神力量不足而不能充分利用勝利成果的戰爭相等同的。
3.上麵所提的幾個目標中,除了目標d以外,其餘的目標都可以通過小規模的戰鬥來達到,進攻者常常也不通過大規模的戰鬥來達到這樣的目標。進攻者不通過決定性戰鬥就能達到目標的手段,都是同防禦者在其戰區內的利益息息相關的。這些手段是:威脅敵人的交通線,攻擊與給養有關的目標,如倉庫、富饒的地區、水路等;攻擊與別的軍隊或軍事重鎮相聯係的目標,如橋梁、通道等;占領敵人無法再奪回、並能給敵人造成困難的堅固的陣地;占領大城市、富饒的地區以及可能發生武裝反抗的不安定地區;威脅敵人的弱小同盟國,等等。如果進攻者確實能切斷防禦者的交通線,即使防禦者能付出很大的犧牲來予以恢複;如果進攻者要進攻上述的目標,對於防禦者來說,他就寧願放棄一些小的目標,把陣地向後或向側麵撤,來保護別的目標,這樣一來,某個地區、倉庫和要塞就失去了保護,進攻者就可以趁機占領它們。在攻占這些地方時,可能會發生或大或小的戰鬥,然而這些戰鬥並不是人們所期望的,它們隻是不得已的下策,其規模和重要性是不會超過一定界限的。
4.防禦者對進攻者的交通線進行攻擊是防禦的一種反擊方式。雙方決戰時,隻有當戰線很長時,防禦者才適合去攻擊對方的交通線,而在不尋求決戰的戰爭中,這種反擊方式都是很自然的。在小規模的戰鬥中,進攻者的交通線很少會比較長,可是這時重要的並不是敵人的交通線受了多大損失,隻要能給敵人的給養供應造成麻煩,使其給養減少,就常常是起到作用了。對於敵人交通線不長的情況,防禦者可以延長攻擊敵人交通線的時間,以此來取得盡可能大的作用。
這時,對自己的側翼進行戰略保護是進攻者的一個重要任務。如果進攻者與防禦者之間攻擊對方交通線的爭鬥不斷升級,進攻者就必須用自己的優勢來化解自己固有的不足之處。如果進攻者有足夠的兵力和決心,敢於對敵人軍隊或敵人主力部隊發起大規模進攻,那麼使敵人麵臨這種危險是對進攻者的交通線最好的保護。
5.最後我們還要明白,在這種戰爭中,和防禦者相比進攻者總有一個很大的優點,那就是進攻者比防禦者能更好地根據對方意圖和實力來判斷對方的行動。要想提前看出進攻者要采取多大規模的行動是很困難的,而要提前看出防禦者的行動規模則要容易一些。從實際情況來看,選擇防禦常常就是不想有什麼積極行動的證明。此外,進行大規模反擊的準備工作同進行一般防禦的準備工作是相差很大的,而進行大規模進攻的準備工作同進行小規模進攻的準備工作差別則沒有那麼大。最後,防禦者是不得不先采取防範措施,而進攻者則可以根據對方的布防再采取相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