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問上帝天堂和地獄的區別。
上帝沒說話,把那人徑直帶到了地獄。
隻見地獄裏有群人,圍著一個熱氣騰騰的大鍋。
鍋裏是鮮美的肉湯。那群人每個人手裏都拿著一個湯勺。但遺憾的是湯勺的手柄比他們的手臂還要長,他們沒法把湯送進嘴裏。
每個人的臉上都痛苦異常。
接著上帝把那人帶進了天堂。
仍然是一群人。仍然是圍著一個熱氣騰騰的大鍋。
不一樣的是這群人在痛快地笑著舞著。
那個人匪夷所思。上帝說,不要奇怪,因為這裏的人知道:我們自己夠不著肉湯,但可以喂進對方的口裏。
我們由此得到答案:施人以愛,惠及自身。
一個畫家畫了一幅畫,想聽聽別人的意見,於是他把畫放在人群集中的地方展出,寫了一句話:你認為此畫何為敗筆,請在畫中標注。
結果是:畫上所有的地方都標上了記號。
畫家心有不甘。於是,臨摹了同樣的一幅畫,換了個人多的地方展示,同樣的寫了一句話:你認為此畫何為妙筆,請在畫中標注。
結果同樣是:畫上所有的地方都標上了記號。
所以,我們得到的答案是:有一種意見是不能聽的,那就是眾人的。哈佛的理念還是那句話:無規矩不成方圓……
哈佛是許多學子的精神殿堂。但很少有人知道這個學府以及這個學府裏出來的人為什麼能站在精神製高點上。
當年,哈佛牧師立遺囑時,把他的一塊地皮和2 5 0本書遺贈給當地的一所學院,這所學校發展成了現在的哈佛大學。
關於這2 50本書,有這樣一個小故事:
哈佛學院一直把哈佛牧師的這批書視為珍寶,小心珍藏在哈佛樓裏的一個圖書館內,並對學生明文規定:隻能在館內閱讀,不能攜出館外。
1764年的一天深夜,一場大火燒毀了哈佛樓。在大火發生前,一名學生碰巧違禁把哈佛牧師捐贈的一冊名為《基督教針對魔鬼、世俗與肉欲的戰爭》的書帶到了館外,打算在宿舍裏優哉遊哉地閱讀。第二天他得知大火的消息,意識到自己從圖書館攜出的那本書,已是哈佛 捐贈的2 50本書惟一存世的一本了。
經過一番思想鬥爭後,他找到當時的校長,把書還給了學校。校長收下書,感謝了他,繼而下令把他開除出校,理由是,這名學生違反了校規。
不開除這名學生行嗎?有人提出異議,畢竟是他使哈佛牧師的書總算留下了一本一一這可能是我們的行事態度。但校長終於沒有這麼做。他感謝那位同學,是因為那位同學誠實(把違反校規帶出館外的書又送了回來);開除他,是因為校規不可違。哈佛的理念是:讓校規看守哈佛的一切比讓道德看守哈佛更完全有效。
法理第一。這便是哈佛的行事態度。國家失於一個馬掌因小失大,永遠記住這是一個常理……
國王裏查三世帶領士兵抵禦外寇的侵略。
這場戰鬥將決定誰將統治英國。
裏查是一個身經百戰威猛無比的軍中奇男。
兩軍交鋒後,他帶領軍隊一路衝殺,大有勢如破竹之勢。
但就在嘶殺激烈的當口,他所乘坐的戰馬一隻馬掌掉了。戰馬跌翻在地,裏查也被掀翻在地。還沒等裏查抓住韁繩,驚恐的戰馬轉眼逃逸了。裏查環顧四周,他的隊伍陣腳大亂,士兵們紛紛轉身欲退,敵人“呼”地包抄過來。
裏查在空中揮舞著他的至尊之劍,奮力狂呼:“馬!”
馬已杳杳。連馬鳴聲都不複存在。
他的軍隊分崩離析,士兵們節節敗退。裏查也不幸生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