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個性(3 / 3)

(3)強、平衡、不靈活的類型(安靜型):興奮和抑製較強,兩種過程不易轉化,以堅毅、遲緩為其特征。

(4)弱型(抑製型):興奮和抑製都很弱,以膽小、經不起衝擊、消極防禦為其特征。

3.氣質在人生中的意義

氣質類型無好壞之分,任何一種氣質類型都有其積極方麵和消極方麵,它不預定一個人的性格發展方向,也不預定他的能力大小。在整個人的個性係統中,氣質僅僅具有從屬意義,它隻是人的性格和能力發展的前提之一。

氣質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掌握一個人的氣質特征,有利於更恰當地做思想工作,有利於更加合理地使用人才。在臨床工作中可以看到,不同氣質類型的人對待疾病,對待治療,尤其是對待痛苦的體驗和手術的態度都不一樣。例如:對同樣的疾病痛苦,膽汁質的人可能無所謂,多血質的人可能麵部的痛苦表情十分豐富,黏液質的人可能一聲不吭,抑鬱質的人則可能叫苦不迭,焦慮不安。醫務人員了解這些特點,對於正確地診斷和治療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三)性格

1.性格的概念

性格是一個人在對現實生活的穩定態度和習慣化的行為方式中表現出的個性心理特征。

性格是人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在與客觀環境相互作用的過程中形成和發展的。當客觀事物作用於個體時,人往往會對它抱有一定的態度,並且表現出與這種態度相符合的行為方式。所謂態度,是指個人對某一客體所持有的評價與心理傾向。態度表現在人的行為方式中。

性格是相對穩定的,但也是可塑的。生活條件的變化是性格變化的主要因素,主觀上的自我調節,也是性格改造的有利因素。

2.性格的結構

性格是一個複雜的心理構成物的統一體。它不是個體某方麵的心理特征,而是心理各個特征構成的係統。

確定人的性格結構,就是把性格的基本組成部分或性格的基本特性劃分出來,並揭示它們的關係。性格的基本組成成分首先是一個人對客觀現實的態度,另外還有影響著基本態度表現方式的人的理智、情感和意誌方麵的特征。

(1)性格的態度特征:

①對社會、對集體、對他人的態度的性格特征:屬於這方麵的性格特征有公而忘私或自私自利,誠實禮貌或虛偽粗暴,富於同情心或冷酷無情等。

②對待學習、工作、勞動和勞動成果的態度的性格特征:屬於這方麵的特征主要有勤奮認真或懶惰馬虎,富於創造或墨守成規,勤儉節約或揮霍浪費等。

③對待自己的態度方麵的性格特征:屬於這方麵的特征有謙虛或驕傲,自尊或自卑等。

(2)性格的意誌特征:主要指人自覺地調節自己的心理活動的意誌水平。如人在行動上具有的自覺性、獨立性、散漫、任性、怯懦、優柔寡斷等特征。

(3)性格的情緒特征:主要指人們在情緒活動中所表現的強度、穩定性、持續性和主導心境方麵的性格特征。從強度來說,有人情緒活動強烈,整個活動被情緒支配,有的則情緒活動微弱。情緒的穩定性是指情緒起伏的程度,有人悲喜無常,就屬於情緒不夠穩定。情緒的持久性是指情緒保持的久暫,有人保持時間長,有人則短。主導心境是指一個人的何種心境經常占主導。有人經常是歡快的,有人經常是鬱悶的,有人經常是安靜的。通過不同的主導心境可以看出一個人的性格特征。

(4)性格的理智特征:與人的認識活動相聯係的性格特征叫性格的理智特征。例如:在觀察事物時,有人注意細節,有人注意整體;在解決問題時,有人傾向冒險,有人傾向保守,有人愛獨立思考,有人愛照搬別人的結論;在回憶往事時,有人很準確,有人卻總是粗枝大葉等。

上述性格的各個方麵互相聯係,互相影響,構成統一的整體,存在於一個人的身上。由於性格在一定條件下以一定的具體行為方式表現,就必須從多方麵考察一個人的行為方式,才能了解他的性格全貌。

3.性格的類型

雖然性格千差萬別,但許多心理學家仍企圖按某些特性對其進行分類。即某一類人具有這樣一些性格特征,另一些人具有另外一些性格特征,這一類人與那一類人就是不同性格類型的人。

對性格的分類至今沒有公認的分類標準,這主要是由於性格本身的複雜性決定的。

(1)按個體的心理活動傾向於外部還是內部,把人的性格分為外向型和內向型兩種類型。屬於外向型的人,心理活動傾向於外部,經常對外部事物表示關心,開朗、活潑,情感外露,特別善於交際等;屬於內向型的人,心理活動傾向於內部,一般表現為沉靜,處事謹慎,深思熟慮,交際麵窄,較孤僻等。實際上大多數人屬於中間型。

(2)按照一個人獨立性的程度把人的性格分為順從型和獨立型兩種類型。順從型的人容易接受別人的見解,獨立性差,易受暗示;獨立型的人則善於獨立地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容易把自己的意見強加於別人。

上述這些分類在現實生活中雖可找到代表,但有較大的局限性,並且不能反映出人們性格中的重要本質特征。但這種分類可加深對性格本質的理解,揭示性格的多樣性,為正確認識人的性格特點,區別不同類型,因材施教及適當使用人才提供理論依據。

4.性格的形成

影響性格形成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麵:

(1)性格形成的生物學條件。人的先天的高級神經活動類型特點和內分泌的活動水平對性格的形成是有影響的。人的身高、體形等外貌特點往往由於社會評價不同而影響一個人形成某種性格。具有生理缺陷的兒童容易形成內向、孤僻、急躁的性格。

(2)家庭因素。家庭是“創造人類性格的工廠”,家庭環境尤其是父母對子女的教養態度對兒童性格形成起巨大作用。家庭是社會的基本單位,也是社會中各種道德觀念的集中化場所。目前人們十分重視對獨生子女的研究,因為獨生子女往往易被溺愛,容易形成自私、無禮、任性、缺乏獨立性等不良性格品質。如果對孩子過分苛刻,過分嚴厲,又會使兒童養成孤僻、抑鬱和執拗等性格特征。父母不和或對孩子要求不一致,還會養成孩子不誠實、投機取巧、過分警惕等性格特征。父母對集體、對社會、對公共財物的態度等,都是兒童耳濡目染形成性格的因素。

(3)學校教育的作用。學校對兒童德、智、體的教育過程,班風、校風、少先隊組織、教師的思想品質等,都對兒童的性格形成起重要作用。

(4)社會文化因素。社會製度、文化背景,人們的經濟地位、風俗習慣、道德風尚等,對人的性格形成也都起著重要的作用。

(5)性格形成過程中的主觀因素。性格形成離不開生活環境,但生活環境不能機械地決定人的性格。在同樣的環境和教育影響下的兒童,可能形成不同的性格,這是因為外部生活環境對人性格的影響是通過人的主觀因素來實現的。

性格隨著自我意識的發展而發展,幼兒時期是打基礎的重要時期,學齡初期是不斷豐富完善和形成的時期,進入中學時代的青少年,性格就比較穩固了。

5.性格的鑒定

人的性格盡管從許多方麵表現出來,但準確地鑒定一個人的性格仍然是不容易的。目前鑒定的方法主要有:觀察法、談話法、個案分析法、作品分析法、自然實驗法和測驗法等。要想全麵了解一個人的性格,須將上述方法結合起來,綜合運用。

(四)個性心理特征與疾病

醫務工作者了解和研究病人的個性心理特征有著重要意義。引起疾病以及使疾病持續的因素是多方麵的,如遺傳、生物、理化等因素,但絕不能忽視社會心理因素在疾病中的作用。社會心理因素又因人的年齡、生活環境、個性特點不同而有差異。不同個性特點的人對同樣的心理社會刺激可產生不同的評價,能夠導致機體產生不同性質、不同水平的情緒反應以及獨特的心理和生理方麵的變化。由此可見,社會緊張刺激能否引起不良的心理應激,從而導致疾病,導致什麼性質的疾病,人格因素在其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個性心理特征與疾病關係的若幹表現:

1.已形成的個性特點可因某些疾病而發生改變,成為診斷和鑒別的根據之一。如腦外傷後,特別是額葉損傷後,病人喪失原有的性格,情緒不穩、易激怒、自製能力差;有的人憂鬱、孤獨、對事物缺乏興趣……

2.個性特點可能成為某些疾病發病的基礎。弗裏德曼將人格分為A、B兩型,A型人沒有耐性,爭強好勝,易於激動,常有時間緊迫感;B型人悠閑自得,不好爭強。在食物、年齡和吸煙等因素相仿情況下,A型組原發性高血壓和冠心病明顯高於B型組。

3.個性特點也可能影響病人行為表現。疼痛是常見的症狀,但痛的程度和表達的方式可因個人性格、氣質不同而有所差別。

(周明偉 金曉莉 張東寧 黎 莉 胡海燕)

§§第三章 醫學心理學的基本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