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待責難,感謝批評
生活中常有這樣的事發生:有的人一聽到別人對他的批評和勸告,就大發雷霆,他們不是去虛心聽取,反省其身,卻反唇相譏。
言外之意是對方也有缺點,不配來批評他。需知“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如果隻允許沒有過失的人批評自己,那麼你終生都不會聽到對你過失的批評意見了,一輩子也不會得到他人的幫助。久而久之,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既害了自己又損害了事業。因此,當別人批評時,應該感謝他的批評,才有益於自己改正過失,哪還有心思去計較他人是有過還是無過呢?
隻有長期保持高度的樂觀和自信,才能使你不斷地獲得成功。但是在生活、工作、學習以及與他人交往中,總不免被人批評,受人指責。越是有成績、有名望,越容易受到別人的非議。
美國許多成就卓越的著名人物都被人罵過:美國的國父喬冶·華盛頓曾經被人罵做“偽君子”、“大騙子”和“隻比謀殺犯好一點”。《獨立宣言》的撰寫人托馬斯·傑弗遜曾被人罵道:“如果他成為總統,那麼我們就會看見我們的妻子和女兒成為合法賣淫的犧牲者;我們會大受羞辱,受到嚴重的損害;我們的自尊和德行都會消失殆盡。”格蘭特將軍在帶領北軍贏得第一場決定性勝利,成為美國人民的偶像之後,卻遭到嫉妒、逮捕、羞辱,被奪去兵權。這些人非但沒有被批評、辱罵所嚇倒,反而更加保持樂觀和自信的態度,做出了影響深遠的成就。
曾任美國華爾街40號美國國際公司總裁的馬歇爾·布拉肯先生在回憶受批評的經曆時說:我早年對別人的批評非常敏感。我當時急於讓公司的每個人都覺得我是十分完美的,如果他們有一個人不這樣認為的話,我就感到憂慮,於是我想辦法去取悅他。可是我討好他的結果,又會使另一個人生氣;而等我想滿足這個人的時候,又會使一兩個人生氣。最後我發現,我越想去討好別人,就越會使我的敵人增加。因此我對自己說:“隻要你超群出眾,你就一定會受到批評,所以還是趁早習慣的好。”這一點對我的幫助很大,從那以後,我就決定隻是盡我最大的努力去做,而把我那把破傘收起來,讓批評我的雨水從我身上流下去,而不是滴在我的脖子裏。
當你成為不公正批評的受害者的時候,還有一個絕招就是“隻是笑一笑”。因為別人罵你的時候,你可以回罵他,可是對那些“隻笑一笑”的人,你能說什麼呢?假如結果證明我是對的,那麼即使花10倍的力氣來說我是錯的,又有什麼用呢?記住:不要為批評而難過。
情商智商高的人,往往從積極的方麵理解別人的批評,包括那些不公正的責罵。他們會把別人的批評看做是改進自己的工作、完善個性、克製情緒、提高心理承受力以及激發鬥誌的機會。我們從美國海軍陸戰隊的史密德裏·柏特勒將軍等人的經曆中可以得到啟示。
柏特勒將軍曾告訴別人,他年輕的時候很想成為最受人歡迎的人物,希望每個人都對他有好印象。在那個時候,即使一點小小的批評都會使他難過半天。但在軍隊的30年使他變得堅強起來。他被別人責罵和羞辱過,什麼難聽的話都經受過:黃狗、毒蛇、臭鼬……後來他聽到別人在後麵講他的壞話時,他甚至連頭都不會掉過去看。這就是他對待謾罵的有力武器。
羅斯福總統的夫人曾向她的姨媽請教,對待別人不公正的批評有什麼秘訣。她姨媽說:不要管別人怎麼說,隻要你自己心裏知道你是對的就行了。避免所有批評的惟一方法就是隻管做你心裏認為對的事——因為你反正是會受到批評的。
勿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有這樣一則故事:“宋有富人,天雨牆壞。其子日:‘不築,必將有盜。’其鄰人之父亦雲。暮而果大亡其財,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鄰人之父。”這就是眾所周知的“智子疑鄰”的故事。由此看出,猜疑使友善被曲解為惡意,好心被認為歹心,扭曲了事情的本來麵目。
猜疑,就是無中生有地起疑心,對人對事不放心,小心過甚。有了猜疑之心,對待朋友,看待事物,就不能從客觀實際出發,進行合乎邏輯的判斷、推理,而是憑借一點表麵現象,主觀臆斷,隨意誇大,進而扭曲事物,得出一個不切實際的結論,或者先入為主,先設框框,然後察言觀色,甚至無中生有,把幻覺當真,把一些毫無關係的現象也當做事實材料,生拉硬拽來當作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