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幸的是,馬基雅維裏的希望最終落空了,無論是梅迪奇家族,還是佛羅倫薩共和國政府,都未能擔當起統一祖國的大任。在這種意義上,馬基雅維裏及其《君主論》是不成功的。但就這部著作對人類曆史所發生的巨大影響來說,它又是極其成功的。還在馬基雅維裏在世的時候,這部著作已經開始以手稿的形式在民間廣為流傳。馬基雅維裏逝世5年後,即1523年,羅馬教皇克萊門特七世親自批準出版《君主論》。在隨後的20年間,這本書竟然重版25次,產生了極大的影響。然而,馬基雅維裏把政治學說的基礎從道德改換為權力和實力,畢竟在傳統的思想看來是離經叛道的。更何況在人類社會中,有些事情是說了不必去做的,比如在歐洲綿延兩千餘年的理想國傳統,從來沒有一個君主會去認真實行它;但有些事情卻是做了說不得的,而馬基雅維裏恰恰是把那些做了說不得的事情統統說了出來,暴露於光天化日之下。在這種意義上,馬基雅維裏的非道德政治學說的真正效果就不是教唆,而是揭露。因此,真正地理解了馬基雅維裏的盧梭說:“馬基雅維裏自稱是在給君主講課,其實他是在給人民講大課,馬基雅維裏的《君主論》,乃是共和黨人的教科書。”馬基雅維裏奉勸君主們偽善,但卻親手撕下了君主們的偽善麵具,這就使他不可能取悅於統治者們。於是就出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那些君主和政客們一方麵在做著馬基雅維裏所說的事情,另一方麵卻一次又一次掀起批判馬基雅維裏的浪潮。1559年,《君主論》剛剛發行不到30年,就在歐洲被列為禁書。馬基雅維裏遭到了天主教和新教的聯合反對,被視為異教徒。然而,即便是在這抨擊的浪潮中,馬基雅維裏的《君主論》卻成了各國君主和統治者的案頭書。馬基雅維裏在《君主論》中所闡述的政治理論,成為後世統治階級所奉行的治國原則。且看人們所列出的以下清單:
據說,英王查爾斯五世對《君主論》“愛不釋手”。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領袖科倫威爾一直珍藏著一部《君主論》的手抄本。
法國國王亨利三世和亨利四世在遭暗殺時,隨身都帶著一部《君主論》。
普魯士國王弗裏德裏希一直把《君主論》作為自己決策的依據。
法國國王路易十四把《君主論》作為自己每天睡前的必讀書。
曾經在歐洲所向披靡的拿破侖最終在滑鐵盧折戟沉沙,而人們在打掃戰場時,在他的用車中發現了一部寫滿批注的法文本《君主論》。
德國統一的締造者、“鐵血宰相”俾斯麥對《君主論》極其熟悉,被人視為馬基雅維裏主義的虔誠門徒。
希特勒自己承認,他一直把《君主論》放在桌上床邊,以便隨時從中汲取力量。
墨索裏尼則說:“我認為,馬基雅維裏的《君主論》是政治家的最高指南,至今仍具有生命力。”
也許,這個清單還應該再繼續開列下去。但我們從中已經可以發現,這個清單中的絕大多數都是暴君式的人物。信奉馬基雅維裏主義並沒有改變他們終將被曆史拋棄的命運。但是,馬基雅維裏沒有必要為他們的失敗負責,因為正如許多研究者所指出的那樣,這些暴君們之所以失敗,其原因之一恰恰是他們背離或者歪曲了馬基雅維裏的基本原則。這一點,隻要我們仔細地讀一遍《君主論》就可以作出結論。但是,如果馬基雅維裏僅僅有這樣一些學生,則未免太令人失望了。所幸的是,19世紀末,在意大利要求自由和統一的政治革命中,馬基雅維裏的思想重新得到了承認。著名的思想家和政治家道格拉斯?格裏高利甚至指出,意大利隻有遵循馬基雅維裏的理論才能實現統一,走別的任何道路隻能給國家帶來失敗,給人民帶來災難。在以後的歲月裏,馬基雅維裏的思想和曆史上其他優秀文化遺產一樣,已經彙入了人民的智慧武庫。
我似乎沒有必要再繼續饒舌了。因為在馬基雅維裏的墓碑上,人們早已刻上了一句話:“這位偉人的名字使任何墓誌銘都顯得多餘。”其實,對於《君主論》這部著作來說,任何序言也是多餘的。
且以這些多餘的話為序。另,為幫助讀者理解和把握本書的思想,我們逐章作了導讀。
李秋零
一九九七年九月六日
於中國人民大學靜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