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集(1 / 3)

1.偵察處(日,內)

眾人看著錄像。

屏幕上播放著喬芷風等人活動的鏡頭。

蘇婭:“處長,你看。”

鏡頭裏喬芷風故意把皮包放在石頭上,然後若無其事地走開。

李小鋒詫異地:“她這是什麼意思?”

2.張家(日,內)

張德父女進來。

張憶瓊:“哎呀,可把我累死了。”

張德默默不語。

張憶瓊詫異地:“爸爸,你怎麼了?”

張德:“小瓊,你不覺得今天的事有點蹊蹺嗎?”

張憶瓊:“什麼事?”

張德:“你揀到皮包的事。”

張憶瓊:“這事怎麼了?”

張德:“我覺得那位夫人是有意把皮包放在那裏讓我們揀到的。”

張憶瓊驚訝地:“不會吧?”

張德:“你想啊,那麼重要的東西,怎麼能隨便就丟了呢?”

張憶瓊:“這沒什麼奇怪的,丟東西的人要是知道怎麼丟的,那還能丟得了嗎?”

張德:“不,我總覺得她是故意的。還有,她怎麼知道我姓張呢?”

張憶瓊:“你說的什麼呀?她不是問了我叫什麼嗎?是我告訴她的。”

張德:“不對,她問你是在飯店裏。可我在山上就聽到她叫我張先生。”

張憶瓊:“是嗎?我怎麼不記得?”

張德:“你還記得不記得?她讓我勸你的時候,明明叫了一聲張先生。”

張憶瓊:“好像……”

張德:“還有,她的表情你不覺得奇怪嗎?”

張憶瓊:“她的表情是有點太熱情了。也可能是我們為她找回皮包,她過意不去吧?”

張德:“不對,她說的有些話也怪怪的。”

張憶瓊:“什麼話?”

張德:“你還記得嗎?她感謝我培養了你。這話是什麼意思?”

張憶瓊:“不就是說你培養了我這個拾金不昧的好姑娘嗎?”

張德:“不對,不完全是這個意思。”

張憶瓊:“那是什麼意思?”

張德:“我也說不上來,我總覺得她……”

張憶瓊不耐煩地:“哎呀,爸爸,你煩不煩哪!不就是吃了人家一頓飯嗎?咱揀到了她的皮包,她過意不去,事情就這麼簡單,你怎麼把問題想的那麼嚴重,好像人家有什麼企圖似的?”

張德:“不是,我是說……”

張憶瓊:“好了,我不給你說了,我累了,要休息了。”說完,進小屋去了。

張德坐著,默默無語思索著。

3.張憶瓊住室(日,內)

張憶瓊打電話:“袁軍嗎?你在哪呢?”

4.車上(日,外)

袁軍在接電話:“我在開車,有什麼事?”

張憶瓊急切的聲音:“你快來,我有事見你。”

袁軍:“什麼事?”

張憶瓊:“你快來,見麵告訴你。”

袁軍:“好,一會兒老地方見。”放下電話。

5.環城花園(日,外)

張憶瓊站在小樹林旁,焦急地往遠處看著。

汽車駛來,在小樹林旁停下,袁軍下車,向張憶瓊走去。

袁軍:“這麼急著找我什麼事?”

張憶瓊急著說:“你猜,我在山上碰見了誰?”

袁軍納悶地:“誰?”

張憶瓊:“你們董事長。”

袁軍:“是嗎?你們怎麼碰到一起了?”

張憶瓊:“你聽我說嘛是這麼回事……”

6.偵察處(日,內)

眾人在分析案情。

鄭春生:“我認為,從喬芷風這次與張德父女的接觸來看,可以肯定,一定包含著其他的意圖,決不會隻是簡單的失主與拾主的關係。”

蘇婭:“可是,從錄像上分析,他們並沒有什麼其他活動呀?”

孫偉:“是啊!人家幫她揀到了東西,她請人家吃頓飯,合情合理嘛,看不出有圖謀。”

鄭春生:“可是,她為什麼要借丟東西和張德父女見麵呢?問題的關鍵是,他們的見麵究竟是事先約好的?還是偶然碰到的?這才是問題的要害。”

孫偉:“先約好怎麼講?偶然碰到又怎麼講?”

鄭春生:“事先約好就證明他們早就接上了關係,可以肯定他們原本就是一夥的;偶然碰到證明他們沒有什麼內在關係。”

蘇婭:“既然沒有什麼關係,喬芷風為什麼要借丟東西和他們見麵,這裏麵究竟有什麼?”

鄭春生:“這個……還要我們繼續調查了解才能弄清楚。”

蘇婭問一直看錄像的雷嶽:“處長,你看呢?”

雷嶽:“我覺得小鄭的分析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我認為,喬芷風與張德的見麵決不是偶然的邂逅相遇,而是經過精心策劃的;張德和喬芷風不是沒有關係,而是有很深的關係。”

“哦。”眾人注意地聽著。

7.環城花園(日,外)

袁軍聽完張憶瓊的講述,思索著:“真有這麼巧的事?”

張憶瓊:“是啊,我也納悶,這事情太巧了,簡直就是策劃好的。”

袁軍:“你還有什麼發現?”

張憶瓊:“還有,從和她見麵的那一刻起,我就有一種強烈的感覺,好像她就是我的媽媽。”

袁軍吃驚地:“你媽媽?你媽媽不是25年前就去世了嗎?”

張憶瓊:“不錯,我媽媽已經去世了。可是,在她對我的眼神裏我找到了母愛的感覺,語氣,動作,真的像我媽媽!”

袁軍:“不可能啊,如果真是你的媽媽,你還能不認識嗎?”

張憶瓊:“我媽媽去世時我才三歲,就算她是我媽媽,我也不認得了。”

袁軍:“就算你認不出來,你爸爸總該認識吧。”

張憶瓊:“我爸爸……哎呀,我說的隻是個感覺,你怎麼就當真了。”

袁軍:“對對,我差點都讓你搞糊塗了。——哎,你媽媽究竟是怎麼死的?”

張憶瓊:“我也不是很清楚。聽我爸爸說,我媽媽單位資料室著火了,媽媽是為了搶救資料,被燒死了。”

袁軍:“哦,這麼說,你媽媽是個烈士,你是個烈士子女!”

張憶瓊:“沒想到吧?”

袁軍:“沒想到。這麼說,以後我和你打交道要考慮考慮了。”

張憶瓊:“為什麼?”

袁軍:“你是個烈士子女呀!根紅苗正,高不可攀哪!”

張憶瓊:“你得了吧。我媽是我媽,我是我,我從來沒有利用媽媽的身份搞過特殊,我是憑我自己的能力進的科研所。”

袁軍:“你在科研所具體搞什麼?”

張憶瓊這才知道自己說漏了嘴,趕忙糾正:“哦,是在一家企業的科研部門搞軟件開發。”

袁軍歎了口氣:“哎,對我來說,你就像隱藏在一層薄霧後麵,我永遠也看不清你的真實麵目。”

張憶瓊:“袁軍,你要理解我,有些事我不能給你說得很清楚。”

袁軍:“好,我不問了,我們說點別的吧。”

張憶瓊:“袁軍,說真的,我很感激你。和你在一起,我很輕鬆,很快樂。”

袁軍:“為什麼?”

張憶瓊:“因為和你在一起,我不必顧忌什麼。”

袁軍:“在別人麵前你顧忌什麼呢?”

張憶瓊:“在別人眼裏,我是烈士子女,身份特殊,當然應該表現與眾不同。可是,他們不知道,就是烈士子女這頂大紅帽子,壓得我氣都喘不過來了。所以,我有很多事不能按我自己的想法來,總是要考慮組織呀,影響呀。所以,我就得拚命表現,無論什麼事都要走在別人前麵。其實,我是很個普通的人,很想過一種無憂無慮沒有壓力的生活。”

袁軍:“原來是這樣?我還以為你們這樣身份特殊的人天生有一種優越感,居高臨下,自命不凡,原來也有煩惱。”

張憶瓊:“隻有和你在一起的時候,我才又完全變成了自我。這就是我願意和你在一起的原因。”

袁軍想了想:“哎,你有你媽媽的照片嗎?”

張憶瓊:“有啊。”

袁軍:“在哪呢?”

張憶瓊:“就在我身上呢。”

袁軍:“快拿出來讓我看看。”

張憶瓊從貼身處拿出一張小照片:“你看,這不是。”

袁軍接過一看,是一張顏色發黃的小照片,照片上,年輕的張德夫婦膝前坐著不滿三歲的張憶瓊。袁軍仔細看著(實際上他是用藏匿在衣扣裏的微型照相機拍照):“這就是你媽媽。”

張憶瓊點點頭,神情暗淡下來:“這張照片照完時間不長,我媽媽就去世了,這是她留給我的唯一紀念。”

袁軍:“是嗎?”他仔細看著照片,讚歎地:“你媽媽挺漂亮的嘛。”

張憶瓊:“人家都說我長得和媽媽一模一樣,你看像嗎?”

袁軍:“像,確實很像。哎,你媽媽長得和董事長一點也不像嘛!”

張憶瓊嗔怪地:“你怎麼還提這事,我不是說過,那隻是我的感覺嘛。”

袁軍:“我不是關心你嗎?如果你媽媽真能死而複生,那不是一件人間幸事嗎?”

張憶瓊嗔怪地:“胡說八道,人死了怎麼能複生呢?那是神話。”

8.高新華辦公室(日,內)

照片拿在高新華手裏,他仔細地看著。

雷嶽進來:“局長,你找我。”

高新華:“你看看這個。”把照片遞給雷嶽。

雷嶽:“這是什麼?”

高新華:“這就是張德、劉慧瓊和張憶瓊小時候的合影。”

雷嶽:“是嗎?”仔細看著。

兩張一模一樣的照片。

高新華:“你看看,這兩張照片有什麼不同之處。”

雷嶽:“我看沒什麼不同。”

高新華:“可它是從兩個人那裏得到的。”

雷嶽:“兩個人?都是誰?”

高新華:“張憶瓊,喬芷風。”

“喬芷風?”雷嶽驚訝地:“她手裏怎麼會有這樣的照片呢?”

高新華:“我也很納悶。喬芷風怎麼會有張憶瓊的照片呢?這隻有一種可能,那就是喬芷風和張德、張憶瓊之間有密切的關係。”

雷嶽皺眉思索著,興奮地:“哦,我明白了……”

9.偵察處(日,內)

雷嶽:“根據種種跡象判斷,我認為,喬芷風很可能就是25年前火災疑案的製造者,那個燒而未死攜資料潛逃的劉慧瓊,也就是張德的老婆,張憶瓊的母親。”

“啊?”眾人聽完,都驚呆了。

李小鋒不可思議地:“處長,你的想像也太大膽了。”

孫偉:“是啊,有點離譜。”

蘇婭:“你們別大驚小怪好不好,聽處長說嘛。”

雷嶽:“你們覺得不可能是不是?其實,隻要把喬芷風的活動和張德父女——注意,是張德父女——的活動聯係起來,就能發現其中有很多可疑之處。”

鄭春生:“都是哪些地方可疑?”

雷嶽:“你們注意到沒有,凡是張德父女出現的地方,都有喬芷風的身影。你們還記得嗎?喬芷風一入境,就去了什麼地方?”

蘇婭:“墓園。”

雷嶽:“對!她為什麼一入境就去了墓園呢?就因為張德父女那天也在墓園;第二次她去墓園,也是因為張德父女在墓園;這一次,她來嵯峨山,也是因為張德父女,而且,她還設計借丟皮包和張德父女直接接觸。”

李小鋒:“不錯,是有這麼點意思。”

蘇婭:“可是,就算喬芷風幾次和張德父女接觸是為了接頭,可是並不能證明喬芷風就是劉慧瓊呀?”

孫偉:“我也這麼想!”

雷嶽:“不錯,是不能證明。可是,你們注意到沒有,喬芷風看張憶瓊的眼神、表情,決不是一般人的那種表情,而是母親看女兒特有的那種表情、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