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旨:“殿前指揮,速取牢中薛仁貴,午時三刻處斬,前來繳旨。”指揮奉旨,往牢中將仁貴綁縛停當,送往法場去了。王茂生一見大哭,到法場活祭。
再言尉遲恭聽見本章不準,反將仁貴綁赴法場,吩咐左右抬鞭來。左右忙將鞭取過,尉遲恭接了忙上金階說:“聖上既不準老臣之言,為何又將仁貴立刻斬首?這鞭乃先皇所賜,有幾行字在上,求萬歲龍目親看。”天子隻做不聽得,傳旨退回宮。尉遲恭好不著急,難道為臣子的,拿起鞭來打君王不成?沒有此理。尉遲恭沒法可施,在萬歲後麵,一路隨了,口中大叫說:“萬歲要赦薛仁貴的罪。”朝廷進了止禁門,將門閉上,要進裏頭不得了。
尉遲恭沒法可施,隻得對著門上高叫:“薛仁貴有十大功勞,征東血戰十二載,海灘上又有救駕之功,萬望萬歲準老臣之言,放了薛仁貴,不然有功之臣心中不服。老臣冒奏天顏,伏乞聖恩寬赦。”忽內監傳聖上有旨:“薛仁貴犯了十惡,罪在不赦。老千歲不必苦奏,少不得明日早朝講明此事。”尉遲恭聽得此言,心中大怒,說:“此鞭是先君所賜,上打昏君,下打奸臣。善求不如惡求,隻得用強了。”叫道:“昏君,聽了奸臣,當真不赦?”內使說:“聖旨已出,不能挽回。老千歲回府去罷。”尉遲恭見難以保救,“且待吾打進宮門,與昏君性命相拚,必要救仁貴性命。如不然,難在朝中見人。”
拿起竹節鋼鞭,對著止禁門一鞭,聽得一聲響,那鞭分為十八段。尉遲恭大驚說:“不好了,當日師父有言說:鞭在人在,鞭亡人亡。”再看門上,寫著“止禁門”,說道:“宮中止禁門,任你什麼大臣,不奉宣召,不準到這兒。倘無宣召到此,就要斬首。我倚仗著這條鞭。如今斷了鞭,焉能得出去?也罷,性命難保了!”對著止禁門說:“老臣苦苦來奏,萬歲隻是不準。念臣相隨多年,效忠報國,如今就此拜別了。”向止禁門拜了二十四拜,立起身來,將頭向著止禁門一撞,血流滿地,竟死在門下。內宮聖上聞知,將止禁門開了。聖上一聽說:“王兄何苦如此?”心中十分苦楚,龍目滔滔下淚。
傳旨魯國公程咬金、尉遲寶林兄弟。他三人原在外麵打聽,聞聽傳旨,急忙進宮,看見尉遲恭撞死,俱大哭。聖上說:“禦侄不必悲傷,就在止禁門首開喪,文武掛孝,以報王兄尉遲開國之功。”寶林兄弟謝恩。程咬金奏道:“尉遲恭保薛仁貴,將性命來換。念他征東救駕之功,獨馬單鞭救王之功,望萬歲將仁貴還禁監中,至來年秋後處斬。”朝廷聽了,龍首一點,傳旨:“將薛仁貴仍下天牢。”聖旨一下,劊子手就放了綁。王茂生扶了薛仁貴,複進天牢,仁貴到監牢中,曉得尉遲恭身死,放聲大哭,說:“尉老嗬,你今為了區區,將身慘死,吾好痛心。”茂生再三勸慰。不知後來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