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做最好的自己(2)(1 / 3)

李開複先生先是拿出幾個例子證實直覺在管理中的相對可靠。他說,在微軟中國研究院剛成立時,他和副院長張亞勤麵試招聘者的時候,決定做一項測試,即見到應聘者十秒後就把自己是否希望對方留下的直覺記錄下來,結果,在麵試結束後比照麵試結果和直覺,約有95%的情況下,十秒鍾內的直覺與最終決定是相同的,而且他們二人對該應聘者的意見也相當接近。再有,李開複先生談到他曾經參加過的一次員工培訓。在培訓中有這樣一個環節,十多個陌生人坐在一起,經過幾句簡單交談後,寫下對對方的看法。結果,大家驚奇地發現,即使是這樣簡單的交流,彼此之間對於對方的優缺點就已經看得很清楚了。

李開複先生最後回答了這個問題——細節,是細節決定了第一印象的好壞,也暴露了個人的一些性格和習慣。

事實確實如李開複所言,我們在有意願關注別人的時候,往往會更加注意他的細節,細節能幫助我們看清楚一個人的大致品位和喜好。同樣的,我們在被關注時,細節也容易暴露出一些被我們忽視或者隱藏的想法。所以,注意細節在人際交往中相當重要。

初進辦公室,主管和同事看到的也是你一些細節的東西,比如說:是否有整潔的外表,是不是能有一個新人謙虛求教的姿態,能不能為別人做些哪怕很小的活兒,有沒有表現出對前輩的尊重……此類種種小事,如果能在剛進辦公室時就多加注意,那麼你就很容易獲得大家的加分。大家對你有了好印象,工作上獲得的幫助就多了,想開展活動也容易獲得支持;反之,如果不注意這些小事,主管和同事就不會對你有好印象,哪怕你再埋頭工作,也很難取得支持和提拔。職場新人要記住,細節使你更容易獲得認同。

夏林剛進公司不久就趕上了公司發放福利,他領完自己的那份之後,便回到座位上不吭聲了,他覺得其他人應該知道領取福利這件事,所以沒有通知他們。而實際上,其他同事並不知道這件事,因為有些東西可以代領,不需要他們再跑一次,直接由知道的人領回來給他們就可以了。

當大家知道公司發放福利的事後,招呼夏林去領取,夏林才說自己已經領回來了。其他同事瞪大眼睛看了看他,說:“那你怎麼不早說啊?”

之後,又發生了幾次類似的事件,同事們覺得夏林是個難相處的人,不為他人著想,於是都開始疏遠他。

夏林看到大家都不與他親近,感到很困惑,他不知道自己做錯了什麼,於是向帶自己的師傅請教。師傅對他說:“做人要機靈點兒,注意一些細小的事情,如果你能在一些小事上幫助別人,別人就會感受到你的好,就願意與你交往了。”

夏林按照師傅的指點去做,開始關注一些日常瑣碎的小事。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後,大家對夏林的態度開始轉變,夏林也真切地體會到處理好細節的重要性。

夏林沒有注意到職場人際關係中的細節,使大家誤以為他是個難相處的人,進而遠離他。經過師傅的指點,他學會了關注細節,也因此得到了同事的認可。

初進辦公室,我們會對職場複雜的人際關係感到茫然無措,這個時候,如果能在細節上讓同事感受到我們的為人,那麼我們便能很快地獲得他們的認可,從而融入集體。

李開複的職場聖經

如何把握職場細節?

【1】有問題要主動向前輩請教,在請教的過程中要多多交流。

【2】接受同事的善意。同事有時帶點兒零食到辦公室分給你吃,盡量不要推卻;在同事有高興事要請客時,不要回絕,要熱情地恭喜和接受。

【3】進出要告知。如果有事要外出一會兒,雖然得到上司的批準,但最好還是和同事知會一下,表示對對方的尊重和信任。

真誠坦白,才能廣受歡迎

真誠坦白的人,才是值得信任的人。

——李開複

在網上,學生經常向李開複提出這樣一個問題:“我為什麼沒有知心朋友呢?”李開複也不止一次地回答了這個問題:“真誠坦白的人,才是值得信任的人。”這不僅是李開複對年輕人的指導,更是他多年的做人準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