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參崴(符拉迪沃斯托克)是俄羅斯濱海邊疆區的首府,也是俄羅斯遠東地區最大的城市,曆史上曾屬中國。1860年,沙俄強迫清政府訂立不平等的《北京條約》,遂被沙俄割占。如今,海參崴已經成為一個擁有近一百萬人口的海濱城市和軍事要塞。
符拉迪沃斯托克是俄語,意為“控製東方”,而中國的“海參崴”則是按地形和物產起的名。這個城市是俄羅斯西伯利亞大鐵路的終點、太平洋沿岸的最大港口、俄羅斯太平洋艦隊司令部的所在地。
海參崴城建築在臨海的山坡地帶,地勢有點像中國的大連或美國的舊金山。阿穆爾灣、金角灣和烏蘇裏灣三個藍色的海灣擁抱著整個城市,風光旖旎,景色迷人。城市裏的建築物都不高,大多為灰色,比較陳舊。全城幾乎沒有一座富有現代化氣息的大廈,像中國城市中那些外觀裝飾華麗的酒店和商場也很難尋覓。
俄羅斯政府采取了一係列措施,試圖使遠東經濟複蘇。現在,有很多中國企業參與了俄羅斯遠東的建設,並有不少中國人在俄羅斯的遠東邊疆區做生意。此時,在海參崴的中國人約有近十萬,每天還有近千名中國遊客到達這裏,他們是這個城市的生意人最喜歡的客人。
秋天的海參崴,風景怡人。天空是蔚藍的,白雲千姿百態,在空中翻卷。海水是灰藍的,在微帶寒意的風中十分平靜。到處都是高大的樹,綠色中夾雜著滿是紅葉和金色樹葉的樹林,美不勝收。
這天晚上,從中國飛來一架旅遊包機。雖然抵達的時間有些古怪,因為遊客下機就得住店,第二天才能開始旅遊,但機場工作人員都視之為是旅行社賺錢的黑心招數,這樣可多收一天錢,也沒在意。
這架飛機上共有機組成員十五人,遊客四十人,導遊一人。到達這裏後,當地旅行社派了一名導遊來接。因為隻在這裏呆三天,大家都輕裝簡從,很快就過了海關,乘車離開。
機組成員先呆在機上進行檢查,然後再出去找酒店休息。按照報給機場控製台的航行計劃,明天上午接上同一家旅行社的另一個包機旅遊團,飛回哈爾濱。
入夜,這個不大的機場變得特別安靜,飛機大多已經飛走,停機坪上的客機也不多。
在這架中國民航的飛機上,喬裝成機組成員的刀鋒小組成員和部分突擊隊員都在休息,隻有盤古守在黑暗的機艙裏。
外麵的跑道旁有一些零星的燈光,而他們停著的這個角落卻比較暗。天空中濃雲密布,星月無光,機場邊的樹林被風吹得發出嘩啦啦的巨響。
這是一個絕好的月黑風高之夜。
淩晨四點,天際傳來飛機的轟鳴,一架遠程寬體客機伊爾-136飛抵機場。
客機上的駕駛員一直在與地麵控製台聯係,盤古聽著空中傳來的空地之間的對話,一隻手擱在英翔的電腦上。他早已通過這台電腦,使用無線遠程高速上網技術切入機場的地麵控製係統。此時,他在係統屏幕上輸入了顯示圖,引導著控製人員指揮客機停往他們的飛機旁。
雖然其他地方也很空,隻要往窗外一看便一目了然,但控製人員已習慣了隻看著電腦屏幕,按照計算機係統的計劃和調度來指揮飛機。於是,這架伊爾客機在跑道上平穩地降落後,便緩緩地滑到了從中國飛來的空中客車旁邊。
等飛機停穩,已經等候在一旁的舷梯車緩緩滑向飛機的前艙門,接著,三名身穿製服的機場工作人員便走上舷梯,等著機上的飛行員開門。
他們已經通過通話係統向飛行員婉轉說明,為了配合遠東邊疆區最近聯開展的打擊走私活動,他們要登機進行檢查,請他們予以配合。
本來,飛行員們可以打電話到莫斯科,由莫斯科與這裏的政府官員聯係,說明他們有特別豁免權,可以免於檢查,但想到正是淩晨,這裏的官員一定好夢正酣,何必擾人清夢?反正他們機上空空如也,一目了然,便同意他們登機檢查。
很快,艙門緩緩地打開了。三個身穿製服的機場工作人員走了進去。
駕駛室隻有兩個飛行員。看見他們進來,這兩個飛行員不由得怔了一下,因為他們都是東方人的模樣,不太像高加索人種,在飛機外麵時,由於黑暗,根本看不出分別,現在則很容易看出來。
不過,還沒等他們反應過來,這三個人已飛撲上前,三拳兩掌,便幹淨利落地將這兩個飛行員打暈過去。
三個人相視一笑,他們是金剛、王子和突擊隊的特勤分隊長。
剛才在外麵與機上飛行員對話的自然是機靈的王子,搶先動手的則是另外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