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丹不僅是一位雕塑大師,同時又是一位偉大的老師。他的學生或者助手,哪怕是僅僅有過交往,都在藝術上深受羅丹的影響。但羅丹作為老師從不在藝術觀點上束縛學生,因此他的學生都能因自己的獨特風格而脫穎而出。他們學習的是羅丹的創造精神,所以其中出類拔萃者甚多,有些日後與老師齊名。
羅丹的一生是被人攻擊和嘲諷,同時亦為人理解和支持的一生。但他始終以一種偉大的人格正確地麵對這一切。在雕塑的道路上,羅丹一生攀登,並終於登上米開朗基羅之後的又一高峰。羅丹堅信:“藝術即感情。”他的全部作品都證明了這一觀念,都深刻揭示了人類的豐富情感。以此而論,羅丹是最傑出的浪漫主義雕刻大師。然而,他的偉大還在於他的深刻思想:他偏愛悲壯的主題,善於從殘破中發掘出力與美。這使他的藝術具備博大精深的品格,既動人之情,又啟人之思,使我們得以感受生命的奧妙、宇宙的玄遠、創造的神奇。由此觀之,羅丹又超越了浪漫主義,超越了門戶派別,超越了時代和區域,成為曆史星河中一顆璀璨的巨星。他同情底層勞動人民,熱愛自己的祖國,將其畢生投入到對藝術執著追求和人生種種痛苦的苦苦思索中去。他開創了一個全新的時代,創作了一種全新的藝術手法。他的作品所體現出的思想和精神魅力永遠帶給人以深沉的美,啟迪著人們不停地思考。
羅丹有一個美麗的學生與助手卡米爾·克洛岱爾。她從十九歲就進入羅丹的工作室,成了他生活中的一個重要內容。他們之間的愛情與煩惱深深地折磨著藝術家與克洛岱爾本人。克洛岱爾也是一位卓有成就的女雕刻家。羅丹與她相愛期間,創作了以“永恒”為主題的一係列雕塑作品,《永恒的春天》與《永恒的偶像》就是其中兩件代表作。這些作品也是羅丹與克洛岱爾愛情生活的反映。據羅丹的助手德博瓦回憶:羅丹讓裸體模特兒躺在躺椅上進行雕塑。一次,他走近卡米爾·克洛岱爾的裸體跟前,跪下並以虔誠的姿態吻著她的腹部。這些作品盡管不是表現他與克洛岱爾的情愛生活,但是藝術家一定從自身的體驗中受到了啟迪,表達了他崇拜女性美的象征性激情。
《永恒的偶像》傳達了人類之愛的靈魂升華,是人在肉體與精神升華中不可抵抗的強烈祈求。通過有形的人體雕像,把人間轉瞬即逝的情感之火物化為一種凝固的崇拜物,它們所孕育的生命洪流便是一種“永恒的存在”。羅丹以更加坦蕩、純真的愛情形式來表現,強調了男女裸體地追求青春與歡樂的愛情生活,毫無猥瑣與卑下的情調。這一類創作隻有對生活進行深刻洞察的藝術家才敢於完美地去表現。在這一點上,羅丹是充滿信心的,他曾公開表示:“假如真理不該毀滅,那麼我向你們預言,我的雕像終將立於不敗之地。”
對於羅丹所創作的有關男女情愛的作品,過去人們有很多的誤會。羅丹自己也認為人存在著“人性”與“獸性”的矛盾,因而構成了人間種種悲喜劇,有的人甚至不能自拔於“情欲”,他把這一些也歸之於罪惡與痛苦的根源。在創作這類題材的雕像時,羅丹做過不少異性或同性的裸體雕像,並相互糾纏在一起,《永恒的偶像》便是一例。其實羅丹意在傳達一種帶有悲憫的人性的展示,揭示人生除了被利祿所惑之外,生活中伴隨著的情欲會給人們帶來幸福或不幸,誰也無法避免,但個人追求的途徑卻截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