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二章 來龍去脈(1 / 2)

江林市不僅是沿東省的省會,經濟發達,同時還是一個礦產大市,金、銀、銅、鐵、錫等礦產資源儲量都十分的驚人,尤其以金礦和銅礦為最,所以在江林市經濟總量名列全國前二十位的同時,仍然難以掩蓋礦業作為江林市支柱產業的事實。

江林市下轄有三個縣,分別是前鳴縣,口店縣,和銅餘縣,三個縣均都分布有不等的礦產資源。

但是從分布總量上來看,前鳴縣以鐵礦為主,另有少量的錫礦礦脈。

口店縣則是擁有全江林最大的銀礦資源。

而銅餘縣的礦產資源則是最為豐富的,除了擁有少量的鐵礦,錫礦和銀礦等資源外,擁有最多的則是金礦和銅礦資源,而且總量毫無疑問的是江林市三縣之最。

所以在江林市的下轄三個縣中,銅餘縣向來是市領導眼裏的香餑餑。

全江林市的人都知道銅餘人有錢,但是也正因為這裏的礦產資源對各方利益集團充滿了無盡的訁秀惑,所以同時,銅餘縣也是江林市治安情況最為混亂的一個縣。

銅餘縣的礦業亂局始終是被各方投資者所永遠詬病的地方。

而由於上級領導部門的監管不力,各方龍虎勢力更是競相的前來角逐銅餘縣的礦業市場,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神妖魔怪各施其能,以至於銅餘縣幾乎就要成為了一個脫離於法製之外,完全要憑拳頭說話的草莽江湖之地。

而每年銅餘縣因為非法采礦而引起的礦難事故,相關部門從來都沒有對外界公布過一個確切的數字,不是不公布,而是如果如實的公布出來的話,估計江林市的相關部門領導就要來一個史無前例的大起底了。

所以,如果單就說那些見諸於報端的傷亡人數,老百姓其實都是心知肚明的。

而事情的導火索,就源自於去年春節的時候兒,江林市銅餘縣采榆鄉原溪村村民原寶亮一家的五口滅門慘案。

原寶亮,銅餘縣采榆鄉原溪村村民,其妻武曉麗,銅餘縣采榆鄉武官村村民。

兩人育有兩兒一女,大兒子因為無心家族生意,而在江林市裏的一家超市裏任職收貨部主管,二兒子正準備來年考大學,小女兒則才剛剛初中畢業。

原寶亮是個地地道道的原溪本地人,祖父輩就以采礦為生,後來到了父輩的時候兒,由於遇到了改-革-開-放的機遇,已經小有積蓄的原寶亮的父親原福生,就用自己手裏的全部資金,再加上從兩家親戚那裏借來的錢,承包了兩口金礦的礦井。

按說金礦和煤礦不同,是隻有國家才有開采權的,不過銅餘縣的礦業亂象由來已久,於是原寶亮的父親原福生就通過打點各方關係,最後終於掛靠在了銅餘縣礦山管理局的牌下,也就是通常所說的掛著公家的牌子,幹著自己私活兒。

原寶亮的父親原福生是個勤勞且精明的人,再加上善於經營,沒有幾年就發大發了,當然,也沒有少給各路神山上供。

原福生去世之後,其獨子原寶亮就順利的接手了父親遺留下來的產業。

繼承了父親的精明能幹,原寶亮接手後的金礦產量也是居高不下,後來,原寶亮還用父親的老辦法又陸續的承包了另外的兩金一銅三口礦井,事業更上一層樓。

然而好景不長。

有一天,當初給自己牽線搭橋的一位銅餘縣礦山管理局的領導找到了原寶亮,不用說,自然得好酒好菜的招待了。

於是在銅餘縣縣城最好的銅興大酒店裏,一條龍服務之後,這位領導才“含蓄”的說明了來意。

原來有一位“來自南方的商人”看中了原寶亮名下的其中兩口礦井,希望原寶亮可以轉讓給他。

原寶亮一聽心裏當然是不樂意了,第一,這是自己辛辛苦苦經營了這麼多年的產業,而且自己從中得到了大大實惠,任誰都不會輕易舍得的。二來,這幾口礦井當初可是傾注了自己全部的精力和家財,如果實在到了萬不得已的時候兒需要轉讓了,那也得給自己一個合適的價錢吧?

於是在接下來的相互打哈哈中,原寶亮想方設法的想要打探一下這個“來自南方的商人”到底是誰,有什麼背景。

但是遺憾的是,原寶亮並沒有從這位礦山管理局領導的口中,得到任何有價值的情報。

原寶亮也知道自己這買賣原本就是“吃公家”的,見不得光,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位礦山管理局的領導已經幾次暗示過原寶亮,如果不答應這次的轉讓話,以後礦山管理局的這塊牌子你也就別想再用了。

於是迫於這雙重壓力之下,原寶亮開始妥協,進入到了報價的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