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打仗可不是口舌之爭,憑的是真正的軍事能力。葉菲姆將軍在家族中可謂中堅人物,領軍打仗的本領是排得上號的,因此長老會才會相中他來擔此重任。而且在年齡上,葉菲姆將軍已年過半百,如果不能在軍功上再有所建樹,那估計就會在這個位置上結束他的人生曆程。如若他能在此戰中立下軍功,那不僅能極大地提升家族的威望,而且個人的官職也會大有提升,對家族和個人都是雙贏的局麵。
最後,萬一此戰敗了,要承擔最主要責任的必定還是奧魯夫元帥,而葉菲姆家族的利益卻根本不會損及,反而由於他們表示出為了國家大義放下家族恩怨的最大誠意,還能在皇帝陛下的心目中獲得極大的加分。
如此百利而無一害的計劃,葉菲姆家族當然鼎力推動。最終皇帝陛下同意葉菲姆將軍率領一萬人馬參加南征作戰。
三十多年的軍事經驗告訴葉菲姆,這是一場硬仗,但也是一個最好的機會。如若自己能攻破這道防線,便立下了頭功,接下來就算戰事再如何發展,自己的功績與家族的聲望也能穩穩上升。如若攻不破,那也不為過,畢竟連聖師的親侄,猛將蒙多也攻不破這條防線,大家對此也不會有什麼說法。
剛才眾將都看不清這個關鍵之處,隻有葉菲姆這條老狐狸看到了契機,自告奮勇擔起了破陣的重任。
當然,葉菲姆三十多年的從軍經驗可不是混出來的。他看出玄武軍的防線極為緊密,而且重裝步兵一向都是軍隊中最為強韌的軍種,最為不易擊破,往往作為軍隊最後的攻防力量,若無一定的真實本領,卻真也奈何不了這一條由重裝步兵構築而成的防線。
葉菲姆觀察了一會,便有了辦法。
他招來傳令兵,低聲吩咐了幾句。傳令兵一直點著頭,小聲重複了一次命令,確認無誤後便揚塵而去。
稍後,葉菲姆身邊的旗令兵將令旗迎風一揮,大軍動了。
首先行動的是弓箭隊。他們奔跑向前,到了玄武軍的防線前大約一百五十碼的位置擺出鬆散的射擊線,然後彎弓搭箭,嗖嗖嗖的一陣箭雨就鋪天蓋地的落向玄武軍的頭上。
對於重裝步兵而言,普通的弓箭簡直就是給大象撓癢癢,根本構成不了任何威脅。
但如果射出的是火箭呢?
火箭雖然同樣幾乎不能對重裝步兵造成直接的傷害,但卻能用於擾亂防線。火箭的箭杆前端捆綁著厚實的棉條,以桐油浸泡濕潤,一旦點燃便會持續燃燒,就算掉在雪地上也不會輕易熄滅。如果重裝步兵不能及時將火滅掉,那燃燒的火焰就會將鎧甲炙熱,燙傷皮膚。如果分心去滅火,那陣形就會變得淩亂,敵人就有了可趁之機。
葉菲姆的弓箭隊之所以敢於這樣肆無忌憚地在正麵發起攻擊,正是充分壓製重裝步兵行動緩慢的缺點。如若玄武軍忍受不住衝殺出來,一百五十碼的距離足夠弓箭隊從容撤退了,而冒然衝出防線的玄武軍卻會成為騎兵隊側擊的最佳目標,因此最好也是最無奈的做法便是忍耐著站在原地,白白地成為弓箭手們練習射擊的靶子。
箭矢從高空落下,箭頭撞擊在鎧甲上麵,發出叮叮嚀嚀的響聲,仿佛是雨打銀盤,清脆悅耳。
不過象這樣一方能任意攻擊,而另一方卻隻能悶頭防守的鬱悶局麵,時間一長便令人難以忍受。幸好玄武軍的士兵們無一不是性格堅忍之人,硬是挺住了這股沉重的壓力,按捺下心中那股想衝出去的yu望,一動不動地守在原地。
當然,對於這種單方麵挨打的被動局麵,歸流元不可能無動於衷。
隻見玄武軍的令旗一揮,前方的陣形紋絲未動,而後方卻熱鬧了起來。
一大群的士兵兩人一夥,冒著漫天的箭雨衝到了防線裏麵,一人拿著盾牌迅速地在地上鏟雪鏟泥,以最快的速度把落在地上的火苗掩滅,而另一人則將盾牌高舉過頭,用大盾牌為自己和同伴遮擋箭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