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連克倫似是猜到月明心中所想,出聲道:“先帝之死雖疑點重重,卻不是畢羅所為。我曾全力查證先帝死因,不曾放棄,雖至今仍然是毫無頭緒。但此事,有生之年我必會弄個水落石出,以祭先帝在天之靈。”
月明問道:“為何大帥如此肯定不是畢**的呢?”
奇連克倫微歎一聲,側過身來,道:“除去不被承認身份的圭摩鹿夏,先帝育有三子一女,分別是大皇子戈武、二皇子隆伯爾、三皇子畢羅和公主克萊爾,且皆為帝後阿比黛爾一人所生。克萊爾公主不用說自是父兄的掌上明珠,三位皇子亦是自幼相親,感情甚篤。且都聰穎好學,溫良恭儉,各有所長。但卻為先帝帶來了幸福的煩惱,三個兒子都這麼優秀,到底立誰為儲君呢!要知道那時先帝已年過五十,雖正值盛年身體強健精力充沛,但已過春秋鼎盛之時,立儲之事已然可提上日程,朝臣著急,國民相望。先帝亦想早點定下儲君,以守器承祧,安國之心,但三位皇子確實都根器出眾,委實難以決斷。”
月明道:“那麼先帝最終是立的誰為儲君呢?”
奇連克倫苦笑道:“直到先帝駕崩仍未定下儲君人選。”
月明驚訝不已,心中暗道,看來畢羅能夠坐上皇位不是一帆風順呀!
奇連克倫接著道:“在某些人的暗中推動下,三位皇子的支持者紛紛跳出來大張旗鼓地各自造勢,意圖迫先帝表態,三派之人甚至如同事先約定般在朝堂之上同時上疏。先帝察覺到事態似乎有失控的危險,明麵上以與肖克蘭、比隆戰事吃緊為由拖延,暗中卻狠狠打壓了一下所謂“三皇黨”的聒噪。眾人這才察覺先帝似乎生氣了,紛紛偃旗息鼓。這場風波雖然算過去,但先帝卻察覺到事情的不正常,暗中遣人調查,且悄然用法力烏鴉給了我一封加急密信。”
月明亦沉浸在奇連克倫述說的故事中,追問道:“先帝信裏說了什麼?”
奇連克倫雙目射出追憶的神光,低聲道:“先帝告訴我他懷疑有人欲乘帝都兵力空虛之際意圖不軌,並結合圍繞立儲之事所發生的種種不正常的事件分析當前的形勢,讓他感覺到了危險,且信中說明了他的推論和猜測,命我暗中調集一支部隊潛伏到法赫娜附近以防不測。”
月明不解道:“要知當時我們正與肖克蘭、比隆聯軍鏖戰正酣,從正麵戰場抽調有生力量豈非不智,法赫娜乃帝國中樞,難道竟無可用之兵?”因為奇連克倫的關係月明現在下意思的把自己當做梵尼亞人。
奇連克倫搖搖頭道:“當然不是。為了應付肖克蘭、比隆的五十萬聯軍,我們確實抽調了包括八大戍京軍鎮的所有兵力,但法赫娜仍有一支足可應付任何情況的三萬精銳禁衛軍在先帝的直接掌握中。雖然當時我方已占據上風把握了戰局的主動權,可我接到信時亦覺愕然和不解,但當時法赫娜確實處在立國以來前所未有的兵力空虛之中,且先帝絕不會無的放矢。所以我暗中調集了一批兩萬人的精銳輕騎由我心腹愛將克萊伯統領並且安排影子暗藏隊伍中以策萬全,秘密潛返法赫娜。”
月明暗想,按照奇連克倫的描述,先帝采林應該是知兵之人,在兩軍對決的關鍵時刻竟還讓奇連克倫派兵勤王,可見當時法赫娜的形勢是何等危急。
奇連克倫續道:“十天之後我接到了第二封密信,先帝在信中說他已派心腹與克萊伯取得了聯係,並安排隊伍化整為零分批潛入了法赫娜暗中駐藏,稍有異動便可立即迎敵。還授意我施計拖延鬼王坡戰局,予那些陰謀不軌的人戰爭短時間無法結束的假象,以便他暗中查證從而一網打盡。”
月明歎道:“先帝真是大智大勇之人,處驚不亂,謀定而後動,且有股一切盡在掌握中的豪氣,讓人敬佩。”
奇連克倫嘴角勾起,麵露微笑,心中默默緬懷。
靜默片刻,奇連克倫接著道:“先帝在信中還問我如若立儲,三位皇子中誰最適合繼承這個國家,讓我放心直言,就當是對朋友的建議,無需避忌。”
“哦!?”
月明好奇道:“不知大帥心目中的人選是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