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的不斷深入,公共關係學的教學活動愈來愈多,不論是在大學課堂裏,還是在各行各業的培訓中,人們都對公共關係學的學習懷著濃厚的興趣,抱以很高的期望,這對從事公共關係學教學的教師來說,無疑是莫大的鼓舞,同時又是很大的壓力,因為教學效果的好壞,不僅影響著教師本人的形象,而且更重要的是影響著人們對公共關係和公共關係學的看法,影響著公共關係理論在中國的普及和提高,因而也直接關係到中國特色的公共關係事業的進一步健康發展。
公共關係學和其他學科的教學一樣,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而要演好這個角色,不光要有高度負責的敬業精神,更要有科學多樣的教學方法。在多年的公關教學實踐中,我探索運用了“立體性”教學法,即在同一班級的公關教學中,改變傳統的單向式、平麵式、封閉式的教學模式,全方位、立體性、開放式地同時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從而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學效果。這一方法,是由多種具體方法構成的方法係統,主要包括:
一、道具法與課件法
道具法。道具,是指演劇或拍攝影視時表演用的器具。教學當然不是演劇,但實際上也具有表演的藝術要求,如果真能達到演劇的效果,對講授者和聽講者來說,無疑都是一種高雅的精神性享受。公共關係學的學科特點、發展現狀和學生的求知欲望為教師的“說唱念打”提供了良好的時機,也為使用道具提供了有利的條件。這種方法是指,在教學中充分地利用一些與課程內容有關的實物,作為表述的輔助工具。例如:在講到公共關係的概念時,就可以出示有關公共關係的書刊資料;在講到一般公共關係學和部門公共關係學時,就可出示《公共關係學》和《企業公共關係學》、《工業企業公共關係學》、《商業企業公共關係學》;在講到宣傳型和征詢型公共關係模式時,就可以出示一些組織的組織介紹、產品信息和用戶意{L-End}
見表;在講到CI戰略時,就可出示可口可樂、雅戈爾、太陽神的各種實物媒介;在講到公關廣告時就可展示報刊上的環境保護、敬老愛幼、遵守公德等類型的公關廣告實例。如果在裝有多媒體設施的教室上課,通過展台投影來展示實物資料,就能更為直觀、形象、清楚地強化感性環節,深化理性知識。
課件法。在裝有多媒體設施的教室上課,科學而有效地運用多媒體教學課件,可以使公關教學的教學觀念、教學手段、教學模式、教學風格、教學效果等發生根本性的變革。多媒體教學課件是運用多媒體技術,在一定的教學理論指導下,根據教學目標設計、反映某種教學策略和教學內容的、用於課堂輔助教學的計算機軟件。公關教學,由於其獨特的教學優勢,在多媒體課件的製作和運用上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根據多年的經驗,多媒體課件的運用需要特別注意:第一,花樣不宜繁多。如果一味展示多媒體技術設計上的眾多技巧,片麵追求豐富多彩的屏幕效果,則會使學生看得眼花繚亂,注意力難以集中,其結果往往是喧賓奪主,衝淡主題和內容。第二,字幕要簡潔精煉。多媒體技術使我們告別了粉筆和黑板,實現了備課過程和教學過程的有效統一,但處理得不好,將教案詳盡地投向屏幕,就會使學生目不暇接,他們既不能有效地記筆記,又不能循序漸進地跟著老師的思路進行思考。第三,信息反饋必須加強。多媒體課件的運用,使傳統的師生互動過程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原有的眼神、表情、體態等多渠道的信息交流難以有效進行,學生的注意力主要不再集中於教師,而是投向了屏幕,這就需要從新的實際出發,強化教學反饋環節,有效實現雙向互動的信息交流。
二、提問法與討論法
提問法。提問的目的是直接而充分地調動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防止機械被動地接受理論知識。文科教學,目前一個最大的薄弱環節是教師往往唱“獨角戲”,課堂上始終是“滿堂灌”、“灌滿堂”,其結果是教師講得疲勞乏味,學生聽得乏味疲勞。公共關係學的教學特點、課程內容則為克服這種狀況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其中提問就是一個有效的方法。這種方法一般包括:複習性提問——後次複習前次的內容。設疑性提問——當堂就某個帶有疑問性、爭議性的問題進行提問。明暗性提問——將某個原理講述一半,後一半已能呼之欲出,再進行提問。判斷性提問——將某個原理說對或故意說錯,進行提問。板書式提問——對某些能夠繪圖分析的問題請學生在黑板上歸類分析或列出有關歸屬範圍。
討論法。在公關課堂上組織學生開展討論具有優越的現實條件。學生係統學習公共關係的理論,雖然一般是第一次接觸,但他們在社會生活中,作為客體甚至是主體的一個分子而參與了公共關係的實踐活動,因而他們對公共關係的接觸和公共關係學的學習,本身就是一個從自發到自覺的發展過程,公共關係學的教學,正是處在這個發展的交接點上,正是為完成這種轉變而起著催化劑的作用,因此,組織學生就公共關係的有關理論問題和實際問題進行討論,不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要保證討論的效果,應該做到:第一,討論要選好時機。大型討論最好安排在教學內容進行到三分之一、三分之二或即將結束時,這樣學生已經對公共關係學有了基本的了解,對有分歧的觀點和實務活動也有了自己的看法,對疑難問題也經過了不斷的鑽研和思考,討論起來也就有了一定的深度。第二,討論同樣要有充分的準備。對討論的問題,教師要有所選擇,對選好的問題既要讓全體學生準備,以調動大家的積極性,又要很策略地指定重點發言人,以防止討論會上冷場,並保證討論有一定的深度,至於題目的選擇,就要根據實際情況,既可以是難點、疑點,也可以是熱點、焦點。第三,討論要圍繞中心議題。討論會氣氛當然要活躍,發言肯定要爭先恐後,但這並不等於漫無邊際地閑談,也不等於東一榔頭西一斧頭的亂侃。如果出現離題現象,教師就要及時地引導。第四,討論要有小結。經過充分的辯論,大家的觀點、意見也許趨於統一,也許還有明顯的分歧,對此,教師要在討論結束時作出適當的小結,對討論給予積極的肯定和鼓勵,以便使議題更加深化,使結果得以鞏固,同時也為繼續的探討和以後的討論打下基礎。
三、實踐法與模擬法
實踐法。“書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公共關係學的教學,要盡量克服困難,創造條件,引導學生參加公共關係實踐。具體方式可以是:第一,從自身做起。教師可引導學生從自己做起、從現在做起、從身邊小事做起。公共關係學具有普遍的應用性,公共關係具有廣泛的群眾性,人人都應學公關但未必人人都要專職搞公關,因此,學習的動機必須端正,目的必須明確,使全員PR的原則落實在每個學生身上,體現在每個人日常的工作、學習和生活之中。第二,參加專題性公共關係活動。教師可經常主動與附近的社會組織保持聯係,一旦某個組織有開業慶典、周年紀念、專題調查、宣傳谘詢等公關活動,可組織學生參與,這既可以使學生增長見識,得到鍛煉,又可以使社會組織得到人力上的幫助。第三,參觀媒體的製作過程。電子類、印刷類等大眾傳播媒介,學生一般隻見其成品,而對其製作過程往往感到神秘,有較強的知曉欲望,因此,除向學生在課堂進行講解和出示有關能出示的原始資料(如報紙版樣校樣、書刊封麵設計稿及套色印刷清樣等等),還可以組織學生參觀電視台、電台、報社、印刷廠等媒體及製作機構。
模擬法。公共關係實務知識是公共關係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實務中的調查評估、活動策劃、傳播宣傳、社交禮儀,特別是刊物編輯、公關演講、公關談判、記者招待會等都是實踐性很強的教學內容,如果從書本到講稿、從講稿到講授,往往是以空對空、紙上談兵,學生聽了可能會墜入雲裏霧裏,感到不知如何下手,如果組織一些模擬性活動,則會使教學活動搞得有聲有色。具體要求是:第一,模擬要精心選題。任何模擬都要盡量地真實,要真實就要緊扣時代的脈搏,結合社會的實際,這樣,才能有適宜的氣氛,有新穎的話題,有豐富的材料,有實際的意義,例如,愛國主義教育就是進行公關演講的常講常新的主題。第二,模擬要精心準備。模擬公關活動絕對不可搞形式主義,要切實保證實際效果,使模擬活動不搞則已,搞就成功,為此,教師要把活動的組織看成是一次真正的公關示範活動,使學生從組織一次活動中得到組織能力、寫作能力、表述能力等方麵的綜合鍛煉。第三,模擬要精心評估。一次模擬活動的結束,並不是這次活動的最終完成,在活動結束之後,要及時組織學生對之品頭論足,認真分析活動的成功之處,特別是找出活動的明顯不足,以吸取經驗教訓,強化模擬效果。
四、案例法與外聘法
案例法。案例,是公共關係實踐效果的生動再現,是公共關係學指導公共關係實踐的有力見證,是對公共關係學某個原理的最有說服力的解釋,同時也是公共關係學的一個重要研究內容。在教學過程中,案例的運用應當有明確的要求:第一,案例要典型。所用案例必須是真公關而不是假公關,是現代公關而不是準公關,是自覺的公關而不是追認的公關,是有影響力的公關而不是公關的細枝末節,因為案例選得不典型,不僅不能印證某個原理,反而易造成對某個原理的誤解和偏見。第二,案例要貼切。所用案例不僅要典型,而且要和所講原理盡量一致,而不能牛頭不對馬嘴。第三,案例要生動。典型、貼切的案例,還需要生動有趣的表述、繪聲繪色的介紹,否則,機械的堆砌、生硬的陳述、幹癟的語言,是不能或不能完全起到使用案例的作用,也就有悖於精選案例的本意。
外聘法。公共關係學的教學,不僅可以組織學生走出去,而且可以將有關人士請進來。現在的高校學生,一般都是從學校到學校,與社會的接觸麵和接觸層都相當有限,他們所學到的知識主要靠課本和課堂,教師對學生所傳授的知識總是理性的東西多,所利用的資料總是二手的東西多,對公共關係理論的講授也同樣是理想化的東西多,至於企業及整個社會到底怎樣搞公關,公關對社會組織到底起了什麼作用,總是有隔靴搔癢的感覺。為了彌補這一缺陷,可聘請企業界或公關界的有關人士,走進課堂為學生現身說法,介紹情況。為保證效果,外聘人員時應注意:第一,以企業界人士為主。這一方法的目的,是調整教學模式,豐富教學內容,如果另外請一個公關教師或公關理論工作者,則沒有多大必要。第二,以知名企業的人士為主。在現代社會,知名企業一般對公關的需求量較大,公關工作也就搞得較好,他們的公關活動,相對來說也就比較典型,通過課堂講授,對學生公關理論的學習和實踐能力的提高所起的指導作用就比較直接。第三,以知名企業的公關從業人員為主。聘請企業界人士,要事先做好調查,精心選擇那些熟悉公關理論,具有豐富的企業公關工作經驗,而且善於將經驗上升到理論高度,能夠清楚地進行報告性表述的人員。